——“趕超跨越發展看山陽”系列報道之五
商洛日報(徐世旺)一流的農業設施、先進的廠房設備、高效的栽培模式、科學的經營理念、便捷的信息通道,在山陽縣,無論是十里鋪鎮的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漫川觀光循環農業園,還是色河現代養殖園、寬坪黃花嶺萬畝高山有機茶園,都能看到這些現代化園區建設對推動現代農業轉型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增收的發展態勢。目前,山陽縣已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8個,完成投資2.16億元,實現年產值1.77億元。
依托資源建園區
山陽是一個農業大縣,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資源十分豐富。為了進一步做強做優“果、畜、藥、茶、特色農產品”五大優勢特色產業,縣上確立了“一區三帶五園”建設思路,確定每年支農投入在上年基礎上增長幅度不低于20%,扶貧資金在上年基礎上增長幅度不低于8%,縣財政每年預算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在1000萬元的基礎上按財力增長的5%遞增農業發展資金,發展產業基地,推動園區建設。
為加快園區建設,山陽縣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關于對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若干優惠政策的意見》等扶持政策,按照“山區栽果種藥、坡塬林經林牧、川道建園辦廠”的發展布局,以建設百萬頭生豬大縣和五千萬只肉雞大縣為重點,結合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大力發展現代養殖業。圍繞建設六十萬畝中藥材和百萬畝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縣,在高寒山區大力發展以核桃林下套種黃芩、柴胡、豬苓為重點的林藥間套模式;在中溫坡塬區大力發展以林下養雞、林下套種黃姜為重點的林牧、林經模式;在低熱川道區大力發展以林下養雞、套種魔芋、蓮池養魚為重點的林-經-養模式;在水肥條件較好的河谷川道村大力發展以設施蔬菜、規模養殖、玉米套種魔芋為重點的牧-沼-菜和糧經間套復合種養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向規模化、基地化、科技化、標準化發展。圍繞建設陜南生態觀光、健身養生、休閑體驗旅游最佳目的地,以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鎮、金錢河百里生態長廊“三景一帶”為重點,緊貼景區特色,科學規劃布局,建設一批休閑觀光園、采摘體驗園、休閑農莊和休閑農家。到“十二五”末,全縣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0個以上,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0家以上,特色農產品銷售收入超過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
園區承載強產業
山陽縣堅持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發展,從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科技研發、人才支持等方面優先保障,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機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杠桿作用,鼓勵招商引資,吸引多種投資主體,推動園企結合、農校合作、農企對接,提升園區化承載能力,延長產業鏈條。
金川醫藥產業園就是一個以黃姜皂素提取加工為主的醫藥園區。該縣依托嶺南適生黃姜的區位優勢,集中連片扶持群眾發展黃姜產業,并將原來的金川豐幸公司通過技改擴建、引進高科技人才團隊等扶持,開展黃姜生產皂素高污染新工藝、新技術研發,一個黃姜生產皂素高污染世界性難題在山陽成功破解,公司研發出的皂素工業生產技術有望成為全國黃姜生產皂素國家級技術標準。他們先后成立了集皂素生產、飼料加工、畜牧養殖、茶葉種植為一體的園區化聚群,初步形成了“黃姜-淀粉-皂素-淀粉飼料-生豬養殖-沼氣-糞變有機肥-茶園黃姜基地”循環產業鏈,實現了經濟、社會效益雙贏。
通過大力培育循環農業園、現代養殖園、休閑觀光園、食用菌示范園,著力破解產業結構不優、科技含量低、群眾增收慢的難題,推動傳統農業向特色化開發、產業化推進、園區化承載、品牌化營銷的高效生態現代農業轉變,著力將“一區五園”打造成創業集中、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新高地。大力實施園區品牌化戰略,針對每個園區的產業聚群,集中培育1-2個名優品牌向省級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邁進。“家金”牌琥珀核桃仁產品獲得歐盟食品認證,“博匯”牌食品商標獲得省級著名商標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