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馮永發)“買這房國家一次性給拿出6萬元,我一樓門面房一年還能收入4000元(租金),環境也好……”日前,丹鳳縣竹林關鎮江北移民新區12號樓的移民戶李明文高興地和我們拉起了家常,李明文今年60多歲,原來住在竹林關鎮洞底村竹條溝組,條件很差,去年5月搬遷到該鎮的江北移民新區。
竹林關鎮將發展產業作為移民戶穩得住、能致富的支撐,超前謀劃產業安置問題。在安置區房屋設計時采取了“上宅下鋪”的方式,在每棟居民樓的一層均配建了17至33平方米的商鋪,并保證搬遷戶每戶一套。隨著新區入住率的增加,一個新的城鎮消費市場已然形成,移民新區超市、餐飲、家具等商鋪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開業。通過實施“移民群眾技能培訓提升工程”,為移民戶量身訂制培訓計劃,積極培育商貿、勞務、服務類等“無土產業”,扶持發展新區商貿、加工、餐飲門店260余家。
該鎮還建成了凱農魔芋精粉加工、商邑古青銅加工、刺繡加工等龍頭企業,解決部分移民就業,并依托推進桃花谷國家級水保科技示范園(景)區、州河北省級林業產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兩河水文化及漂流開發、老城改造及古鎮建設,有序組織移民在這些項目中就業。
在該鎮重點移民搬遷區域月鳳、洼口、陽河3個村通過流轉土地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魔芋種植基地1000畝,在茶坊埡、南仗溝村發展連片標準化藥業種植基地500畝,在趙家庵村發展茶葉基地600畝,有效增加了移民群眾的財產性、經營性收入。
“就在我們小區內打打零工,每天也能掙一百元左右。”47歲的王新寬是新區一期入住的搬遷戶,從該鎮的南院村搬遷到此,他以前都在外地的礦山打工,竹林關鎮近年來工程項目多了,很多人在家門口就能有了收入,還能照看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