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中經濟會議定調“穩增長”后,中國經濟將呈現何種走勢?這令即將出爐的經濟數據格外引人關注。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顯示,8月9日包括CPI、PPI等在內的7月經濟運行數據將集中出爐。業內人士指出,在物價整體平穩運行的背景下,受翹尾因素影響,7月CPI同比漲幅或將進入“1”時代,同時,PPI降幅或繼續收窄,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漸明。
“但國內結構調整和擴大內需任務仍然艱巨,內生增長動力還需增強”,央行發布報告稱,下一步將延續寬松貨幣政策以穩增長。而在低通脹的背景下,業界判斷,8月或迎來再度下調存準率的時間窗口。
翹尾因素或致7月CPI繼續回落
根據商務部和農業部監測數據,盡管處于蔬菜上市高峰,但由于多地持續暴雨,蔬菜生產及供給受到影響,導致7月食品價格有漲有落,食用農產品價格總體維持平穩運行態勢。
“繼6月份CPI創下29個月最低點之后,7月CPI漲幅或繼續下行,進入1時代,漲幅將在1.7%左右”,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唐建偉向南方日報記者指出,預計7月食品價格環比將可能基本持平;同時預計非食品價格與上月相比繼續小幅下行,加上本月CPI翹尾因素比上月大幅回落0.47個百分點,初步判斷7月份CPI同比漲幅在1.7%左右。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造成CPI連續走低的主要原因并非翹尾因素,而是持續疲軟的市場需求。
“一方面,真實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投資需求進一步減弱”,孫立堅稱。
而對于整個三季度CPI走勢,唐建偉指出,由于整個三季度CPI翹尾因素都將處于持續回落過程,因此如不出現新的漲價因素,預計三季度CPI同比都將維持在2%左右的較低水平運行,下半年CPI同比漲幅2.2%左右,全年低點可能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
但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則認為,7月份后,翹尾因素對CPI向下的影響將降低,CPI同比增速將逐步見底回升,“不過,7月CPI同比漲幅在翹尾因素影響下或下跌至1.6%”。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持同樣觀點,報告指出,物價形勢大體平穩,未來走勢取決于國內外環境和總需求狀況。目前經濟增長相對平穩,增速有所放緩,同時夏糧連續九年增產,工業生產和供給能力充足,供求關系變化有利于物價繼續回穩。
“受到基數降低等影響,8月份后同比CPI有可能出現一定回升,目前回升力度不會太大”,報告同時指出對長期通脹的擔憂,受勞動力成本、資源性產品和部分不可貿易品價格存在趨勢性上漲壓力等影響,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擴張性政策刺激增長的效應可能下降、刺激通脹的效應則在增強。
PPI降幅或繼續收窄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漸明
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3117億元,同比下降2.2%,降幅比1-5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盡管利潤增速連續第5個月出現負增長,但降幅有所收窄,顯示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漸明。
日前,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發布的7月份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報告顯示,7月份BCI指數為0.04,一舉扭轉了此前連續6個月下滑并2個月處于負值運行的趨勢。
由于BCI指數跟蹤國民經濟最上游100種基礎原材料的價格變化,能提前反映出制造業經濟的運行情況,在生意社的分析看來,7月份BCI指數重新回到正值區間運行,顯示出盡管上行動能不足,但經濟增長已開始出現企穩跡象。
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預計稱,PPI環比和同比都會有0-0.5個百分點的增長。
從商務部最新數據來看,盡管其重點監測7月份生產資料價格依然持續下降,但7月中旬國際油價出現暫時性大幅反彈,使得國內今年第三次下調成品油價格之后市場批發價反而有所回升,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生產性價格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