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百色9月28日電 題:百色老區山村蝶變 金融活水潤澤鄉土
作者 林艷華 林春蕾 李康
仲秋時節,走進廣西百色市德保縣隆桑鎮谷留村,蜿蜒的村道兩旁,甘蔗地一片青翠;山坡上,成群的黑山羊悠然覓食;村民盧立屹正在自家“扶貧車間”里忙碌,臉上寫滿笑意。這個曾經大石山區里的深度貧困村,如今已蛻變為擁有“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范點”“百色市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生態宜居”三面紅旗等多項榮譽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五年來,從黨建引領到金融支持,從產業發展到鄉村治理,中國人民銀行百色市分行把谷留村當作“責任田”,以金融之筆繪就一幅山鄉巨變的新畫卷。
“主心骨”立起來
“給錢給物,不如建強黨支部!”這是時任駐村第一書記唐麗江在日記里留下的一句話。
在中國人民銀行百色市分行黨委的推動下,黨建幫扶成為谷留村脫貧之后的新起點。市分行黨委多次深入村里調研,與黨支部聯學共建,落實“三會一課”,制定黨建責任、問題、任務“三張清單”,讓村黨支部真正成了凝聚人心的“主心骨”。
中國人民銀行百色市分行調研指導谷留村集體產業發展。黃金贊 攝駐村工作隊幫助“兩委”理思路、抓落實,短短幾年,培養出村委骨干2人,發展預備黨員3名,動員5名青年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村民們說:“現在的黨支部,不僅有號召力,還有戰斗力。”
2024年6月,一場洪災來襲,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組織轉移民眾,協調資金慰問受災家庭。村民們說:“關鍵時候,還是有人守在我們身邊。”
鄉村治理在這里煥發新活力。工作隊推行“積分制”,村民參加環境整治、鄉風文明活動都能積攢積分,在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已有32戶脫貧戶受益。
夜幕降臨,村里的“鄉村夜話”小廣場上,村民圍坐一圈,駐村干部用壯語宣講政策,村民你一言我一語提問題,笑聲和掌聲交織在一起。
“金融活水”流到戶
“親戚借不如銀行貸,貸款來錢快,還利息也不重。”談到自家扶貧車間的啟動資金,盧立屹直言,正是銀行的貸款讓他走上了致富路。
圖為谷留村集體產業黑山羊養殖基地。黃金贊 攝五年來,中國人民銀行百色市分行推動整村授信,累計貸款余額超過750萬元,其中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就有300萬元,主要投向種養殖與加工。
不僅有資金支持,金融服務也走進了田間地頭。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設在村里,取款、匯款、代領補貼都能辦,年業務量近900筆,金額約400萬元。
更接地氣的是“山歌+金融”。駐村工作隊請來山歌隊,把反詐騙、防假幣知識編進壯族山歌里唱出來。“聽歌就能學知識,還能跟著唱。”村民黃愛芬笑著說。
“致富田”長起來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中國人民銀行百色市分行結合谷留村資源稟賦,推動甘蔗種植、黑山羊養殖、牧草加工“一種一養一加工”產業鏈。如今,村集體產業年收入已突破百萬元。
黑山羊養殖基地里,羊群咩咩叫個不停。駐村工作隊引入努比亞黑山羊,爭取各類資金40萬元,形成“甘蔗廢料變草料、羊糞變肥料”的循環鏈條,不僅生態環保,還帶動脫貧戶增收。
消費幫扶也打開了市場。“鄉野土貨節”讓村民的農產品年均增收4萬元。市分行工會和線上平臺則幫著把黑山羊肉、甘蔗等“土貨”送上城市居民餐桌。
如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污水管網延伸3000米,硬化道路2000平方米,新增路燈120盞。村里的“端午歌節”年年舉辦,重陽敬老、助學捐款等活動蔚然成風。
五載耕耘,谷留村實現了從“深度貧困村”到“示范村”的跨越。
“當黑山羊的鈴鐺聲代替了昔日的嘆息,當積分超市的歡笑淹沒了抱怨,我們看見金融活水正潤澤鄉土。”新任駐村第一書記黃漢在日記里的文字,道出了金融幫扶帶來的巨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