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石泉海景區游客中心。李紅衛 攝
中新網長治10月5日電 題:山西屯留:農文旅融合 解鎖鄉村振興“流量密碼”
作者 高雨晴 李佳 江浩
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西南部的石泉村,依石泉水庫而建,村內歷史古跡保存完好,村莊錯落有致。近年來,石泉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以村落文化為載體,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樣板,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金秋時節,石泉海田園藝術莊園風景如畫,前來觀光和開展團建活動的游客絡繹不絕。“這里的葫蘆產品很有特色,孩子們對葫蘆手工烙畫也挺感興趣,通過現場體驗,讓他們深刻感受到非遺的魅力,在心中種下文化傳承的種子。”屯留區豐宜中心學校老師陳曉宇說。
圖為葫蘆手工烙畫。李紅衛 攝2017年,石泉村做起鄉村旅游“大文章”,通過打造“葫蘆”品牌,建起一座集特色農業種植養殖、休閑觀光、康養度假、研學教育于一體的田園藝術莊園,每年游客接待量14萬人次,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休閑娛樂“打卡地”。
石泉村歷史悠久,村內現存早于隋朝的古井和明末清初的古戲臺。為充分挖掘村落文化價值,2020年以來,石泉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村委會辦公樓7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400平方米,完善古戲臺周邊配套設施,打造窯洞民宿13間,制定“游客中心—清泉古戲樓—豆腐串加工廠—村委—古井—水上公園—3號示范戶—6號示范戶”的環形旅游路線,進一步拓展農文旅發展內涵。
石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副主任郗旭紅介紹:“目前,游客接待中心已建設完成,豆制品加工廠正加緊建設,村委辦公樓已投入使用,示范戶正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全部建成投用后將有力帶動石泉村旅游產業發展。”
圖為石泉村古戲臺。李紅衛 攝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過程中,石泉村還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要任務,修建寬闊平坦的石板路,全面改造污水管網,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和集中清運工作,進一步提升村莊整體形象,為鄉村旅游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這兩年村里的變化很大,家家戶戶門口道路都硬化了,村里環境也很干凈,出來遛遛彎心情很舒坦。”石泉村村民原德喜說。
此外,葫蘆特色產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帶動3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我在景區打工已有六七年,年收入接近3萬元,還可以照顧到家里。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大家伙的日子越過越好。”村民郗建業說。
如今的石泉村,一處一景、景景皆宜,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相輔相成。下一步,石泉村將繼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完善石泉發展路徑,壯大集體經濟。同時,抓好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大力培育文明鄉風,激發農民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獨具石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