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BAT”之稱的互聯網三大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近期紛紛砸重金,高調涉獵O2O商業模式。如今,從IT互聯網到傳統零售業,O2O模式仿似一劑春藥,讓各行各業悸動不已。
構建在“孱弱”的傳統商業基礎上的O2O潮流
去年經過激烈的電商化爭論后,無論是娛樂餐飲、服飾衣帽、電子數碼、白酒飲料,還是較為傳統的家具家裝業,近期似乎突然達成了“共識”。
“去年糖酒會不談電商就跟不上時代,今年不談O2O就真的是跟不上時代了”近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酒類電商領袖論壇上,某白酒品牌代表如是說。
無獨有偶,在3月底東莞舉行的2014中國電商家具論壇上,各家居品牌圍繞著O2O開展了激烈地辯論;而4月在鄭州舉行的第九屆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大會上,O2O更成為了嘉賓們熱議的話題。在“O2O”成為各行各業聚光的焦點時,以品途網、億歐網為代表的,研究這種商業模式的新媒體也悄然興起。
轉眼間,“O2O”由一個理論名詞轉變為了一種商業模式,再逐漸進化成為眾家趨之若鶩的商業現象。似乎O2O大潮的侵襲已大勢所趨。
有專家指出,國內電子商務在已經歷了兩個階段,分別是間接惠及消費者的B2B階段,以及直接降低商品終端售價的C2C、B2C階段,而O2O模式將成為電商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也有人認為,不論是純線上的電子商務,還是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高度融合的O2O模式,都是互聯網經濟的衍生品。
早在2013年6月,為挽回在天貓、京東等3C數碼電商沖擊下的頹勢,家電賣場龍頭蘇寧便宣布全品類商品的線上線下同價銷售,并易幟“蘇寧云商”。重組后的新蘇寧以“線上蘇寧易購+線下1700家賣場”的一體化模式,成為國內最大的O2O企業。
“O2O,就是把線上互聯網基因注入到線下,通過重新整合,造出一個全新的生命體,它不是單純的線上,也不是單純的線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表示,目前美國國內前10名電子商務企業中,9家是從線下到線上發展過來的,國內則相反,前10名只有蘇寧是這種情況。
而近期以53.7億港元入股銀泰布局O2O的馬云,3月23日在北大的演講中的一番講話,似乎道出了國內互聯網驅動新商業模式的個中原委。
“淘寶規模(之所以)超過美國eBay與亞馬遜的總和,‘是中國的市場大,也不是因為中國的市場大’,主要還在于中國的商業基礎薄弱。”他進一步舉例說:“在美國,沃爾瑪超市幾乎遍布三四線城市,因此電子商務很難插進去,僅僅只能是個補充。中國整個超市商城太糟糕,因此我們就一下子起來了。”
近半年來,互聯網商界叫得最為響亮的噱頭便是“顛覆論”。按照馬云的觀點,這種互聯網新經濟的“強勢”恐怕或多或少是建立在傳統零售業“孱弱”的基礎上。無獨有偶,作為互聯網商業第三階段代表的O2O模式,恰巧最早出現在最為傳統的家具行業。
“最傳統”行業為何“最早”孕育“最新“商業模式?
從2008年開始短短5年時間,國內家居連鎖賣場總面積已經增長了1倍以上,租金水平也水漲船高,普遍上漲超過50%。租金連年上漲,面積連年擴充,直接結果就是造成賣場里家居價格攀高,經銷商經營舉步維艱,工廠訂單下降。與傳統賣場形成對比的是,這幾年卻有一家O2O家居電商脫穎而出,銷售額已從3年前的2億,上升到了去年的20億。
早在2011年,美樂樂家居網便由B2C家具電商轉型為O2O,如今已開設了近300家實體家具店。從時間上看,它的O2O轉型時間早于蘇寧兩年,更早于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