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商時代的商洛農產品網絡市場“微”營銷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雷超鋒 趙永利 李沛超)不用去菜場,只需坐在家里,輕點鼠標或輕觸手機,就有人準時將新鮮農產品送上門。近年來,為日常生活提供物美價廉鮮活產品的農電商在國內很多城市悄然興起。這種貼心、便捷的服務備受市民青睞,也為農產品從“產地菜園子”走向“市民菜籃子”提供了新的通道,實現買家賣家共贏。而這一切,都是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帶來的巨大改變。生態商洛,不應錯過分享這一“饕餮盛宴”的大好機遇。
亟待觸“電”創市場
互聯網從誕生之日起,其視野就面向全球。農產品電子商務為傳統農業提供了一個全球市場,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商洛山的核桃、板栗、山菌、柿餅等特色農產品十分豐富。伴隨著國內農電商發展如火如荼,我市農產品產銷依舊處在原始階段,豐產不豐收情況時常發生,嚴重影響農戶打造特色農業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其根源在于市場對接不成功,信息堵塞造成流通梗阻。
農產品觸“電”是解決流通梗阻問題的有效通道。丹鳳巒莊養雞青年方言、秦嶺牛伯伯特產館、商州土蜂蜜、鎮安山地農產品等賣家成為商洛首批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試水者,獲得了可觀的銷量和收入。如今,越來越多的個體農戶和青年創業者認識到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紛紛將目光瞄準了網絡賣售。成立不久的市電子商務協會也開始運作,旗下的創業會員越來越多,每天銷售額都在不斷上揚。
合理引導占市場
商洛農產品集中觸“電”,成為當前的一種創業潮流。“百軻爭流、千帆競發”,短期內跟風式的觸“電”必將會使創業者之間無序競爭,從而對地域農產品外在聲譽可能造成新的傷害。創業者自身需要挖掘自營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精心策劃,宣傳推介,理順包裝、倉儲、物流等渠道,穩打穩扎,步步為營。循序漸進,逐步騰升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方式才是王道,應該得到政府大力提倡。
農產品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導和支持鼓勵。電商是一種新興的商業運作模式,涉及互聯網、市場營銷、媒體傳播、組織管理等多種學科知識的交集融合。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重視此類知識的傳播培訓。邀請電商專家通過專題報告會、研討會、懇談會等多種形式會診和推動商洛農產品電商營銷模式,普及傳播農產品電商運作知識,為創業者提供多門類、延伸性咨詢服務,主動打通政府孕育和服務市場的最后一公里,做好核桃、板栗、生豬、山羊、土雞、蔬菜、香菇、木耳等商洛特色產業“八大件”品牌的“微”營銷。
主打生態贏市場
我市地處大秦嶺中央公園核心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潤。獨特的區位和生態條件,賦予了地域農產品良好的生長環境,為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品牌塑造提供了天然、有機的地理優勢。全市境內遍生的各類農林特產多達260余種,產地優勢為商洛農產品走向大市場提供了最為核心的優勢競爭力,這也將成為電商平臺上商洛特產最有價值、最具賣點的部分。
主打生態牌,重點抓好農戶在農產品的選種、種植、采收、服務、運輸、包裝、流通等7個產業鏈關鍵過程。對每個環節陸續采取云數據實時跟蹤檢測,運用數字標示網上追溯系統,讓網購者直接追溯,體驗農產品從播種到成長、管護、采收、物流、食用的整個完整過程,增加產品品牌信任度,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消費者信賴度。
目前,商南清茶、洛南豆腐干、山陽核桃糖等地域生態品牌農產品風生水起、名揚千里,備受消費者關注、追捧和喜愛。這一點就充分說明建設地域生態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