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6日電 7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就GB 4943.1-2022《音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 第1部分: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解讀。
據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一級巡視員國煥新介紹,本標準的前身是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分別是《信息技術設備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 安全要求》,這兩項標準一直被強制性產品認證(CCC)作為檢測依據。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原有兩項標準在使用中也面臨新問題。
國煥新稱,一方面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等電子產品在功能上出現高度融合,往往同時具備音視頻和信息通信功能,分兩項標準評估安全性對其生產制造、檢測認證、市場監管等方面工作造成困難;另一方面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根據技術發展趨勢已將音視頻產品安全和信息技術產品安全兩項國際標準合并,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正在積極開展新版國際標準的轉化工作,并將其作為檢測認證和市場準入的依據。我國如果不盡快整合修訂,實現國際接軌,將對我國電子產品的出口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組織開展了標準的整合修訂工作,制定發布了新版GB 4943.1強制性國家標準。
國煥新表示,標準的本次修訂主要有兩方面突出改進:一方面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新版標準整合了原有的GB 4943.1-2011《信息技術設備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 8898-2011《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 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涵蓋了音頻、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的所有產品,順應了當前技術產業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技術上優化升級,新版標準運用安全工程理念,提出能量分級,全面考慮了各類電子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電擊、著火、過熱、聲光輻射等六個方面的危險來源,并提出相應的防護要求與試驗方法,助力電子產品安全防護精準化、科學化、規范化。
國煥新提到,新版標準的發布實施有三個重要意義。一是有利于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實施標準。之前兩項標準適用范圍各有不同,導致諸多企業生產設計電子產品選用標準存在困惑。新版國標合并后,解決了以往適用標準界定難的問題,實現了產品生產、檢測、抽查“一把尺子”,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市場運行效率。
二是有利于保障消費者健康安全。新版國標對原有兩項標準的核心內容進行了深入梳理、補充和提升,對當前產品如:無線充電、藍牙耳機等新技術帶來的新隱患,按照對危險源分級分類的理念提出具體的安全要求和測試方法,從防電擊、防著火、防過熱、防聲光輻射等多方面保護人身財產安全。
三是有利于促進我國電子產品出口貿易。新版標準修改采用了國際標準IEC 62368-1,主要技術內容與國際保持一致。企業按照新版國家標準生產電子產品就能符合國際安全評估體系要求,消除了國際貿易技術壁壘,助力我國電子產品“走出去”。
國煥新還稱,新版國標已于2022年7月19日發布,并將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實施。(中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