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蘇穎
7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中醫藥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二級巡視員趙文華表示,近十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推進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促進中醫藥基層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基礎明顯夯實、服務陣地不斷筑牢,中醫藥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顯增強。未來將重點從四方面打造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升級版”。
不斷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
基層中醫藥隊伍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累計培養培訓合格中醫類別(助理)全科醫師4.2萬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中醫類別醫師總數為18.39萬人,比2015年的15.64萬人增加了2.75萬人。
通過支持約850家縣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開展500家縣級中醫院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和全部原貧困縣中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建設,縣級中醫院中醫診療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注重疾病治療轉向同時注重維護健康、發展治未病和康復等多元化服務。至2020年年底,85.8%的家庭醫生團隊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領域不斷拓寬。
持續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
今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有關部門啟動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將在鞏固成果、擴大基層中醫藥服務覆蓋面的基礎上,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打造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級版”。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建立健全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夯實基層中醫藥人才根基、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積極推動基層中醫藥科普宣傳工作。
趙文華稱,將加大支持力度,持續加強縣級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中心中醫館、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中醫閣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辦中醫,進一步完善現有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到2025年,縣辦中醫醫療機構(醫院、門診部、診所)將基本實現全覆蓋,80%以上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的水平。
“強化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充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提高人員素質。通過完善和落實基層中醫藥人員編制備案管理、職稱評聘、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吸引中醫藥人員人才到基層工作、安心在基層服務,為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趙文華表示,到2025年,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達到25%以上,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
在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方面,加強省、縣兩級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建設,完善人員和設備設施配備,建立健全適宜技術推廣的網絡和長效機制,加強考核管理,大力開展推廣培訓,切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適宜技術簡、便、驗、廉的優勢特色。到2025年,原則上所有縣域均應設置符合標準的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同時,充分利用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方式,擴大中醫藥優質科普內容的覆蓋面,培養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促進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不斷提升。
“通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推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高,到2025年,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服務設施設備更加完善,人員配備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規范,能夠提供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較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為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提供中醫藥保障。”趙文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