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29日電 題:沈明高:保持制造業在GDP中的占比是大灣區轉型發展的關鍵
中新財經記者 夏賓
國際金融論壇(IFF)第4期大灣區報告會29日舉行,本期報告會以“穿越新舊動能轉換陣痛期”為主題,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在出席會議時稱,在國際總需求不足、國內面臨房地產動能轉變的宏觀環境下,保持制造業占GDP的比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機遇和挑戰。
廣州市人民政府此前印發的《廣州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把實體經濟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路徑,推動科技創新強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互相促進。
“總體來講,大灣區制造業的主要優勢在下游,中游制造業比重偏低,而中游制造業能否崛起,將直接影響大灣區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沈明高如是說。
他還直言,在科研人員數量、研發投入量等方面,大灣區的深圳市已在全球處于領先位置,是后房地產時代制造業升級的潛力所在。相信未來十年,是大灣區發揮制造業優勢和潛力的關鍵十年。
國務院也于近期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確支持將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南沙區已成為廣州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由此亦可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的重要使命,在國家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大局中將占據重要戰略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