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6日電 (常濤)沉寂良久的智能手機市場,因為“上新”衛星通信功能而備受關注。
6日,華為發布首款支持北斗衛星通信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華為Mate 50系列。此前一天,收購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權的吉利旗下星紀時代公司宣布,將推出全球首款直連低軌衛星消費級手機。另據媒體報道,即將發布的iPhone 14系列也將支持衛星通信功能。
手機支持衛星通信有啥用?有何利弊?消費者要為此多花錢嗎?
“捅破天”的技術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介紹,華為Mate 50系列在地面沒有網絡信號的情況下,比如在荒漠、海上、山里等,如果有通信需要,仍可通過暢連App發送消息。此外,通過北斗衛星消息,華為Mate 50系列還能一鍵生成軌跡,發送出去,讓救援人員及時準確獲取位置。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在發布會現場,余承東對這項他此前稱之為“向上捅破天”的全新通信技術并沒有過多介紹。
其實,衛星通信并不是新技術,甚至可以說已相當成熟且應用廣泛。只不過,將該技術融入到商用手機中還比較新鮮。
衛星通信,即通過天上的通信衛星來收發信息,比如文字、語音,常被用于地質勘探、遠洋運輸、森林巡護等特色領域和人群,通信效率比較低且價格昂貴。衛星通信對設備也有要求,比如要求天線功率大、抗干擾性強,所以常見的衛星電話基本都配有一根很長的天線,且一般只能在戶外場景使用。
將衛星通信技術應用于智能手機,可以說是彌補了運營商信號網絡覆蓋上的不足,比如在海洋、森林這些“信號荒漠”地區,衛星通信可以讓手機具備打電話、發短信的能力,不至于變成一塊“磚”。
手機上衛星通信,難嗎?
在華為Mate 50系列發布前一天,吉利旗下星紀時代公司也宣布將推出全球首款直連低軌衛星消費級手機,使人們“永不失聯”。此前,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爆料稱,將于9月8日發布的蘋果iPhone 14系列也將支持衛星通信功能,并趕在發布會之前完成該功能的硬件測試。
據媒體報道,谷歌也近日宣布,下一代安卓系統也將支持手機衛星通信功能,Android 14開發者預覽版預計在2023年3月啟動。這意味著,未來所有搭載Android 14系統的安卓手機,都有望支持這項技術。
那么,為何此時眾多手機廠商宣布“上新”該技術?手機連上衛星通信,到底難不難?有何利弊?
電信分析師付亮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衛星通信技術本就比較成熟,將該技術融入到手機終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不過兩者結合能實現多少功能還有待觀察。付亮說,“如果僅能實現短信收發,也就是短報文功能,還是比較雞肋的。當然技術融合是一個過程,未來普通手機終端必然可以實現衛星通話、上網,但短期內還做不到,比較難。”
通信行業觀察家項立剛接受中新經緯記者采訪時表示,衛星通信技術比較成熟,但它在普通商用手機上使用還是比較難的,正因為比較難,而且又有用,所以兩者的結合才有意義。不過,項立剛同時提醒,兩者結合目前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去解決,“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成熟。”
“比如衛星通信系統本身就比較復雜,我們常見的衛星電話都有一根非常長的天線,這根天線也會改進放在手機里,勢必會侵占其它零部件的位置,產生更大能耗,如何平衡是個考驗。”項立剛說。
消費者要為此多花錢嗎?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部衛星電話的價格及資費標準并不親民。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在電商平臺上,一部便攜衛星電話的價格多在五千元到一萬元之間,有的甚至高達數萬元。資費方面,以在中國使用海事衛星電話為例,除交200元入網費外,接打每分鐘費用約為1.8元。
那么,手機支持衛星通信后,用戶要為此買單嗎?
付亮表示,通過普通手機使用衛星通信,用戶一定是要多付費的,這部分高成本手機廠商恐難以承擔,但具體通過什么途經收費,還不明確。“可能最終還是由運營商來代收,畢竟對用戶來說,在運營商之外再設一個收費體系,比較麻煩。”付亮說。
項立剛也認為,通過普通手機使用衛星通信,用戶一定是要多付費的,且資費不會便宜。“目前收費方式不確定,可能會走運營商渠道,但肯定不會很便宜。因為它需要很高的運營維護成本,而且這個資源比較稀缺,相應的門檻也會很高。具體形式,按條收費的可能性比較大。”項立剛說。
據了解,華為Mate50售價4999元起,華為Mate50 Pro售價6799元起,9月6日18:08開啟預售,9月21日10:08正式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