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9月9日電 (郭軍 越悅)如何在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的前提下,更好地賦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做強做優?記者9日從廣州市稅務局了解到,廣州市稅務部門在扶持企業研發創新、優化辦稅服務、助企紓困解難上狠下功夫,充分釋放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紅利,助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茁壯成長。
專精特新是指其產品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任一特點的企業,其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可高達30%-50%,能影響全球產業鏈運轉。這些企業往往是“一招鮮,吃遍天”的中小企業。
廣州中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是廣東最早獲評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的企業之一。該公司負責人張昊對近年來稅費優惠政策感受頗深:“截至目前,今年企業享受稅費優惠減免260多萬元,其中研發加計扣除218萬元。稅務部門的‘撐腰鼓勁’,讓我們能把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提升技術上去,助力企業走出一條靠科技帶動生產力的新路。”
跟隨最新技術發展潮流,中浩控制正在努力成為國內工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引領者。張昊指著一個約2米×6米的高清大屏幕看板系統告訴記者:“經過不斷的優化和技術探索,如今我們提供的數字化平臺可以實時統計分析化妝品企業集群的生產和銷售數據。”記者看到,大屏幕上,“近一月SKU(庫存量單位)銷售額詞云”一欄,“密碼、保濕、水嫩、禮盒、盈潤”等詞匯實時跳動。據介紹,這些基于電商、直播平臺獲取的銷售大數據,能指導企業實時安排生產、銷售及品牌推廣。
“通過國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服務幫扶,目前我司總體發展勢頭良好,已實現年均50%的增長,海外業務也獲得同步增長。”張昊說。
“近日,越秀區稅務局專程為我們送上《稅收服務定制手冊》,對我們近三年的涉稅情況進行梳理和歸納,圍繞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三大稅種,結合區域創新發展規劃部署和行業特點,為我司全面提供行業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提示、重點關注的稅務風險及應對措施,內容清晰,推送精準。”提到稅務部門定制服務,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總會計師牛宏志頻頻點贊。
據悉,數字廣東公司作為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近年來,成功打造了“粵系列”移動政務服務應用平臺等系列政務數字化應用案例。其中,“粵省事”作為廣東數字政府首個改革建設成果、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目前實名用戶超1.7億,日訪問量突破7.6億,已成為全國用戶量最大、活躍度最高、服務集成度最全的省級移動政務服務平臺。
“數字廣東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近年來國家推出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牛宏志表示,“從今年開始,我們享受的稅費政策紅利超1400萬元,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同時,稅務部門聚焦企業涉稅需求,主動服務、精準服務,送上量身定制的‘政策禮包’,引導我們用足、用好、用活政策,也是我們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考慮到‘專精特新’企業成長需要,我們堅持‘一企一策’,為企業提供定制式服務,通過實施‘科創通’,上門問需、連線專訪、電話回訪、稅企座談等方式,根據企業個性化需求,制定輔導手冊,開展‘一對一’‘點對點’業務宣傳輔導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壯大。”廣州市越秀區稅務局所得稅科科長朱文芳告訴記者。
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廣州市海林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受疫情影響,銷路受阻,資金周轉陷入困境。為了幫助公司正常經營,不影響生產積極性,廣州市越秀區稅務局積極幫扶,對企業開展“銀稅互動”政策宣傳,點對點聯系企業享受納稅信用紅利,獲得貸款169萬元,為大規模生產加足馬力。
“我們深耕照明行業,近兩年加大了投入發展力度,深切的感受到國家的政策和稅務部門的服務越來越好,納稅信用從‘紙上’到‘賬上’,在特殊時期給我們減輕了不少壓力。”廣州市海林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邢瑞林說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