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杜燕飛)“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是聯系和服務居民與城鄉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我們要加強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信息化、制度化建設。”在近日由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與中國社區發展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參會嘉賓表示,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人民群眾新期待、基層治理新任務,城鄉社區服務建設被賦予更多意義。要通過挖掘和推廣優秀實踐,推動城鄉社區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標準服務和高品質生活。
參會嘉賓表示,城鄉社區工作千頭萬緒,情況復雜多樣,但核心是為民服務、為民辦事。要優化服務供給,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不斷完善服務格局、增強服務供給、提升服務效能。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便利店、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加強水、電、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改造建設,推動“互聯網+”與社區服務的深度融合,提升社區服務的完整性、便利度和可及性。
“推進社區建設要深化多元主體的參與,發揮社區企業、社會組織和廣大居民的功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享有的社區建設共同體。”參會嘉賓表示,要搭建溝通議事平臺,圍繞關系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項聽取群眾建議,推動社區公共服務、市場服務、自我服務協同發展。
會議期間,嘉賓還圍繞“城鄉社區治理如何守正創新”的主題開展了圓桌對話。對話嘉賓表示,要深入把握城鄉社區治理在不同環境下的發展轉型路徑,研究不同場景下的工作方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治理案例庫,打造中國城鄉社區治理案例建設新模式。并通過數字化手段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讓治理與服務更智慧、更精細,更好地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