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4月22日電 (許偉強)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節點港口,廈門港的“朋友圈”正不斷擴大,推動廈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持續升溫。
最新數據顯示,廈門港現有集裝箱航線173條,通達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的156座港口,其中“絲路海運”航線59條,途經28個國家86個港口。截至今年2月初,從廈門港始發的“絲路海運”航線累計開行突破1萬艘次。
近年來,立足“絲路海運”中心城市區位優勢,圍繞“共商港航合作、共建絲路通道、共享經貿繁榮”主線,廈門稅務部門為航運產業集群提供優質涉稅服務和稅惠政策輔導,助力其揚帆起航。
一船一策建立專屬涉稅項目檔案
船舶運力是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航運要素重要指標之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廈門市航運企業、船舶數量規模居福建省前列,在全國范圍內共有廈門籍大型運輸貨船289艘;翔安區是廈門船運行業集中地,目前已集中該市六成的航運運力,預計2024年還將有約70萬載重噸的運力陸續投入市場。
廈門市翔安區稅務部門根據轄區船運企業特點優化服務舉措,創新“以船施策”工作機制,為企業跨境的每艘船舶建立項目檔案,覆蓋船舶下水到退役全生命周期。
廈門弘泰船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高忠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經營管理弘泰系列船舶35艘,總運力規模約70萬載重噸。在船舶停運檢修時,稅務部門適時輔導集團旗下4家公司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2019年以來共計享受退稅金額8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
外輪代理跑出廈門港“加速度”
近日,一節國產火車頭在廈門港遠海碼頭順利完成吊裝作業,由集裝箱船載運經停蛇口后前往埃及亞歷山大港,服務當地鐵路建設。此次火車出口是遠海碼頭首次采用集裝箱船運輸的全新模式運送中國鐵路裝備走出國門。
隨著客戶對整體物流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中國廈門外輪代理有限公司物流業務不斷發展,2023年實現船舶代理艘次量同比增長30%。
廈門稅務部門推進企業接入樂企直連,提供規則開放、標準統一的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等涉稅服務。中國廈門外輪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潘鐵彬稱,企業享受到稅務部門直連式便利涉稅服務,便于高質效開展各項生產經營,跑出廈門港“加速度”。
助力傳統碼頭智能化升級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成為集裝箱產業必然的發展方向,智慧和綠色成為傳統碼頭提質升級的核心詞。
廈門港以海潤碼頭為試點,先后進行智能設備數據交換平臺、大型設備遠程控制改造、5G無線通信系統等智能化轉型升級,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廈門經驗”。
近兩年來,稅務部門輔導廈門海潤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享受留抵退稅、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3672萬元,助力企業不斷優化迭代全智能化碼頭改造,當好“海上開路先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