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延續增長態勢,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3%。
10月份,受工業生產穩定增長、產銷銜接水平回升帶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0.2%,降幅較9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營收恢復帶動企業利潤改善,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0.0%,降幅較9月份大幅收窄17.1個百分點。
不同類型企業利潤均有回升
各類經營主體效益持續好轉。數據顯示,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股份制、私營和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降幅較9月份分別收窄27.7個百分點、14.4個百分點、14.3個百分點和10.9個百分點;大、中、小型企業利潤降幅分別收窄27.1個百分點、4.6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
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77.3元,同比減少2.7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82.4萬元,同比增加6.6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0天,同比增加0.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6.7天,同比增加3.9天。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伴隨一攬子增量政策與存量政策顯效,國內需求邊際改善,消費得到提振,傳導至生產環節,推動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
27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速較9月份加快
10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7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速較9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占比超過六成。三大門類中,制造業帶動工業企業利潤改善作用明顯,10月份制造業利潤降幅較9月份大幅收窄22.3個百分點,帶動規上工業利潤降幅較9月份收窄17.8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10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4.5%,當月增速由負轉正,為規上工業利潤改善提供重要支撐。從行業看,裝備制造業的8個行業中有7個行業利潤較9月份由降轉增或降幅收窄。原材料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利潤降幅較9月份分別收窄27.7個百分點和20.4個百分點。從行業看,原材料制造業的5個行業中有3個、消費品制造業的13個行業中有9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速較9月份回升,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隨著宏觀政策發力顯效,國內消費需求平穩恢復,疊加工業品出口持續增長,原材料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利潤有所改善。
值得關注的是,10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2.9%,大幅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22.9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1.9個百分點,支撐和引領作用明顯。
溫彬表示,10月份制造業利潤降幅收窄,上中下游利潤增速均有邊際改善。中游裝備制造業增速回正,隨著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持續推進,高技術制造業實現較快增長,發揮工業新動能的支撐作用。
展望未來,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存量和增量政策仍有較大釋放空間。例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促消費、穩樓市與基建補短板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有望進一步帶動消費和投資活動加快復蘇,市場需求與工業供給逐步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