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為探討新形勢下平臺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貨拉拉在北京舉辦了可持續發展圓桌論壇,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交流了平臺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實踐和趨勢。會上,貨拉拉發布了《貨拉拉社會責任行動報告(2013-2024)》(下稱《報告》),為貨運平臺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企業樣本。
《報告》顯示,貨拉拉累計為社會提供了700萬靈活就業機會。在司機權益保障方面,貨拉拉舉辦了190余場司機懇談會,開展司機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累計覆蓋逾156萬新老司機;在安全方面,貨拉拉打造了AI安全防控系統,2023年零受傷營運率達99.9997%;在綠色發展方面,過去一年貨拉拉有40%訂單由新能源貨車完成,相比油車減碳142萬噸。
新就業勞動群體的新需求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占職工總數的21%。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貨運平臺司機是一個重要的群體,他們在新業態下呈現出了新的權益保障需求,貨運平臺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議題。
在圓桌論壇上,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武建光指出,我國貨車司機有1700多萬,如果加上城市內從事運輸行業的人共有3000多萬,這個群體背后是上億人口的家庭,社會加大對貨車司機群體加大關心與關愛至關重要。
貨拉拉發布社會責任行動報告“很多貨車司機都有胃病、頸椎病、腰椎病等職業病,困擾著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他們為了省一點油費不舍得開空調,怕收過路費不敢走高速。有的貨車司機過度勞累,他們要盡快趕到下一個地方,很多司機自己帶著鍋和菜出車,甚至春節都回不了家。”武建光在回憶自己跟訪貨車司機經歷時說。
在新業態下,貨運平臺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對新就業群體新需求的回應,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舉措。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麗認為,當下貨運平臺已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在創造就業崗位的同時,需要打造公平交易、維護司機權益的生態,在環境方面,貨運平臺需要減少碳排放,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在圓桌會議上,貨拉拉發布了《貨拉拉社會責任行動報告》,披露貨拉拉在司機權益保障、科技賦能物流、助力社區發展,以及踐行綠色低碳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為平臺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企業樣本。
貨拉拉的司機權益保障樣本
公路貨運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減少貨車司機的后顧之憂對行業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貨拉拉《報告》顯示,貨拉拉累計為近700萬貨車司機、搬家師傅和跑腿小哥提供靈活就業機會。為解決貨車司機“急難愁盼”問題,貨拉拉在2021年成立了司機權益保障委員會,推動平臺規則優化,升級司機保障,建立良好司機生態。
2022年,貨拉拉成為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的平臺企業之一。截至2024年9月30日,貨拉拉累計參保新老司機逾156萬,平臺協助司機申請理賠近1000名;2022年,貨拉拉上線“安心運”司機權益保障計劃,僅2023年針對發貨人爽約、失聯或拒不支付等情況,為司機補貼及墊付超1000萬元。
貨拉拉召開司機懇談會讓司機的心聲被聽見、訴求被解決,是建設公平貨運生態的重要一環。《報告》披露,貨拉拉累計舉辦190余場司機懇談會,覆蓋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貨拉拉還通過線上“司機社區”常態化收集、解決司機關注問題。
在關愛司機方面,貨拉拉設立了司機關懷基金,援助了110位因災、因病導致家庭困難的司機,還將每年9月定為“司機健康月”,開展司機免費體檢、贈送肩頸按摩儀等活動,覆蓋超3萬名司機。
貨運平臺成為反哺社會的重要力量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到來,同城貨運行業也正在經歷著變革。
貨拉拉打造了“智慧大腦”系統,實現了人、車、貨、路的精準匹配,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報告》顯示,貨拉拉企業版貨運服務為企業客戶節省了10%到20%的物流成本;貨拉拉還通過AI安全防控系統,實現對貨運訂單中的風險全程實時地監控、識別和干預,2023年貨拉拉零受傷營運率達99.9997%。
當下,平臺型企業也成為反哺社會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貨拉拉深耕“公益運力”模式,當災害發生時,積極參與到救災公益運輸中去,如2018年潮汕水災、2021年河南水災、2023年甘肅積石山地震、2024年遼寧葫蘆島洪災等災害中,都出現了貨拉拉公益運力的身影。
隨著新能源貨車的逐漸普及,同城貨運也正式邁入“新能源時代”。《報告》顯示,貨拉拉平臺上的新能源貨車比例不斷攀升。過去一年中,貨拉拉平臺有40%訂單是由新能源貨車完成,相比油車減碳142萬噸。
會上,貨拉拉還聯合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共同發布了貨運平臺司機心理健康公益熱線,將為貨運司機提供24小時的免費心理咨詢服務。
“未來,貨拉拉將進一步改善司機群體的工作和生存環境,讓他們感受到歸屬感、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我們也將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將社會公益工作納入日常運營及未來規劃中,并推動綠色物流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北京貨拉拉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慕林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