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瀟
專項債收儲存量土地落地情況備受市場關注。2月23日,廣東省率先發行專項債券資金用于收購存量土地,成為全國首例。
根據相關公告,本次專項債券發行包括第八期和第九期,資金主要投向廣東全省19個城市的86個土地儲備項目。債券以招標方式發行,招標日定為2月28日。
此前,2024年10月12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曾表示,“支持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回收符合條件的閑置存量土地,確有需要的地區也可以用于新增的土地儲備項目”。這也意味著,經過不到5個月的時間,廣東省便率先付諸實踐。
從項目明細來看,本次發行的專項債券覆蓋廣東省19個城市,86個項目,資金投向領域均為回收閑置存量土地。
“此次廣東省第一批土儲專項債,主要是收儲前期各地謀劃申報的、收儲條件較為成熟的閑置、低效土地儲備項目,包括多次流拍、開發商無意愿開發或用途要調整的土地。后續或有第二批、第三批。”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收購的存量土地來看,此次公布的專項債收儲土地位于廣東省內的多個城市。其中,廣州收儲的專項債資金達60.5億元,居首位,珠海、惠州收儲專項債金額亦超50億元,位列第二、第三。除此之外,湛江,茂名,江門等城市均有涉及。
從收儲土地的交易對象來看,各地公示的項目用地單位覆蓋地方國企、央企和民企,其中以地方國企居多。價格方面,根據中指監測,廣東省各地公示的第一批擬使用專項債券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項目用地,擬收儲價格與土地出讓時的成交價基本持平,約70%的地塊擬收儲價格與成交價的比值在0.8-1.0之間,其中,接近50%的地塊比值在0.9—1.0之間。
“廣東省率先發行專項債,通過專項債的杠桿和撬動作用,發揮經濟大省在穩大盤方面的擔當。同時,收回存量土地亦有利于降低土地庫存,穩定地價,引導預期,并進一步提升下游商品房價格和銷售預期。”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除此之外,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收儲土地亦有利于區域規劃調整,比如改變地塊的規劃,從而改變相應土地項目規劃的商品房戶型、結構等,從而更適應當前的居住或區域發展需求。同時,對于開發商來說,也能夠有充足資金,更好地進行保交付、再拿地、新開工,進而促進行業和市場穩定。
整體來看,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專項債收購存量土地是2025年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關鍵舉措之一,本次廣東省率先發行收購存量土地的專項債,為市場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關注未來是否能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帶動市場進入新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