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姚珺介紹,2024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突破19.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6%,占全國比重為1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21.9億元,同比增長6.5%。稅收收入2萬億元,同比增長5.9%。2024年,國家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6.4萬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萬億元,同比增長6%。此外,截至2024年底,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全國33%的高新技術企業、4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67%的獨角獸企業。
《證券日報》記者在會上提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請介紹一下工業和信息化部如何著力推動國家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
姚珺答記者問時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對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提出明確要求。國家高新區因改革而生,也必須依改革而興。為了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依托66家國家高新區創立了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端人才引育、財稅金融、管理制度等方面,積極探索適應本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的改革舉措,持續創新體制機制,出臺各類政策近1000項,其中30余項首創性突破性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的24項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財稅、人才等大部分試點成熟的改革措施已在中關村全域乃至更大范圍推廣實施。
姚珺說:“下一步,我們將落實落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堅持系統觀念、問題導向,結合實際謀劃好改革的切入點,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縱深推進園區體制機制改革,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一是開展“一區一策”政策探索。選取發展基礎好、改革意愿強的自創區,“一區一策”制定進一步深化自創區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建立自創區與自貿試驗區“雙自聯動”工作機制,強化政策疊加效應。
二是實施政策試點“揭榜掛帥”。重點圍繞制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產業發展和新業態監管等方面,推動自創區試點一批政策。后續還將梳理凝練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按程序在全國國家高新區復制推廣。
三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推動有條件的國家高新區圍繞法定機構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市場化運營等方面因地制宜開展改革試點,加快建立權責清晰、規范高效的管理制度。
四是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健全國家高新區政策體系,推動各類資金、資源要素向國家高新區傾斜。創新金融服務機制,推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產業基金加強與國家高新區對接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圍繞園區發展推出一批特色金融產品。支持高新區企業積極申報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優化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流動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