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要暢通 標準須先行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在市場流通領域集中發布一批國家標準,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筑牢制度根基,也為跨區域商貿流通合作提供了共同語言。
從茶馬古道上的度量衡共識,到如今縱橫全球的ISO標準體系,流通的發展史本質上也是標準的演進史。近年來,物流快遞面單編碼、運輸車輛規格等標準已基本實現全國統一,支撐起我國日均超3億單快遞處理能力;零售行業的商品條碼登記使用量達2.1億條,覆蓋熱點消費品的90%;大型商超的冷鏈溫控、庫存管理等環節均已建立成熟的標準體系……這些標準化成果為我國現代流通領域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也要看到,隨著數字貿易、綠色物流等新業態的興起,標準的覆蓋范圍正從物理流通延伸至數據流通,從硬件規范拓展至服務規則,持續重塑現代流通領域的發展形態。然而,在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等問題的制約下,我國市場流通領域中的標準和計量體系還存在顯著的地區和行業差異。同時,中國標準在國際標準體系中的影響力較低、在海外市場流通中的認可度不足,導致企業出海面臨多重合規成本風險挑戰。
市場要暢通,標準須先行。構建全鏈條標準體系,聚焦物流、電商、跨境貿易等關鍵環節,加快補齊城鄉融合發展與新興業態領域的標準空白;打破區域標準壁壘,以統一大市場建設為契機,推動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對接,清理各地不合理的差異化規范,降低商品跨區域流通成本;提升國際標準話語權,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推動我國優勢領域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唯有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推動標準協同,才能讓流通的血脈更暢通、市場的肌體更健康,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