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價”,綠水含“金”。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理念提出20年。放眼全國,用水權交易、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水利風景區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濱水文旅開發、利用優質水源發展特色產業……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步子越邁越大,路子越走越寬。
浙江,安吉西苕溪,碧波蕩漾,母親河化身“綠水經濟帶”;淳安蘸千島湖秀水,寫就“兩山”新篇章;紹興鏡嶺水庫建設如火如荼,水利領域首單REITs凈募集資金已全部投入水庫建設……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浙江各級水利部門在全力守護綠水青山、用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成效斐然的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幸福河湖潤“兩山”
“藍天白云大河、小魚小蝦河蚌,還有皮劃艇、槳板等水上項目,夏天孩子的樂趣都在這里了!”帶著孩子來“打卡”的游客,這樣評價位于安吉縣西苕溪邊上的天空之門水上樂園。
安吉縣梅溪鎮銅山村隱將谷瀑布漂流。受訪者供圖
“天空之門是西苕溪臨港綠水經濟帶片區規劃的文旅項目之一。”安吉縣西苕溪流域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朱海兵介紹,臨港綠水經濟帶片區以西苕溪幸福河湖建設為基底,通過關閉污染企業、河道整治、河岸修復等系列舉措,徹底改變了西苕溪臟亂的面貌,有了如今綠水蕩漾、綠草茵茵的景象。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基礎。守護好綠水青山是推動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年來,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迭代治水理念、治水方式,推動河湖面貌精彩蝶變。開展“五水共治”、實施苕溪清水入湖工程、開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設……西苕溪這條安吉的母親河逐漸升級為帶富一方的幸福河。
“目前,西苕溪臨港綠水經濟帶片區共撬動項目40多個,總投資超200億元。未來三年內,它將為約80個行政村集體增收超4000萬元。”安吉縣水利局局長柳初曉說。
安吉縣西苕溪。受訪者供圖
創新實踐富“兩山”
淳安縣姜家鎮桂溪村高球山山塘。受訪者供圖
行走在淳安縣姜家鎮桂溪村高球山自然村,沿著盤山路從山腳蜿蜒向上10多分鐘,豁然開朗:綠草如茵、游人如織,兩汪山塘猶如綠寶石嵌在青山之間。
“山上的村民搬遷后,這處山塘就被閑置了。”桂溪村黨總支書記姜有福介紹。轉機出現在今年3月,桂溪村以“水權入股”形式,將閑置的高球山山塘交由先前就在此開發旅游項目的浙江滬馬旅游公司。“村里以山塘用水權入股旅游項目,預計帶動50多人‘家門口’就業,村集體和村民每年累計可增收近200萬元。”姜有福難掩興奮。
這是浙江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又一新探索。
“我們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各類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試點探索。省級建立了試點項目庫并實行動態管理,組建專家團隊開展試點跟蹤指導服務。”浙江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推進水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強化水生態保護治理產業融合、探索水生態資源資產信貸融資、參與實施水生態保護補償是四大著力點。
2023年10月,淳安縣和建德市就新安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簽訂水權交易協議,淳安縣每年向建德市轉讓交易水量1000萬立方米,既促進淳安縣優質水資源生態價值轉化,又支持建德市水飲料產業發展壯大,實現了雙贏。
2024年3月,全國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落地安吉縣,浙江綠郡龍山源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3328萬元,競得石門坑生態清潔小流域河垓區塊水土保持生態旅游資源6年經營權,發展濱水生態旅游產業。
2024年12月,全國首單水利基礎設施REITs——紹興湯浦水庫REITs發行上市,將湯浦水庫30年供水經營收益轉化成基金產品,盤活水利存量資產,募集資金用于鏡嶺水庫工程建設。
多點發力推動“全面開花”,浙江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碩果累累、行穩致遠。
受惠百姓愛“兩山”
家住安吉縣梅溪鎮銅山村的茶農劉麗娟最近有點兒忙。
“往年3、4月份采完白茶就閑在家里了,十幾畝茶園要照料也沒法出去打工。今年好了,家門口的漂流開了,我和丈夫都應聘上了這里的工作崗位,6到9月就在這里上班,正好和農忙時間錯開,每年能多賺4萬多!”劉麗娟高興地說。
她口中的漂流是安吉縣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第二批項目之一:2024年8月,安吉隱將谷文化旅游服務有限公司以2920萬元的價格,拍下梅溪鎮錢坑橋小流域銅山區塊水土保持生態產品(生態旅游資源)15年開發經營權。今年6月,依托該項目建設的漂流正式開業。
“現在村民可以利用空閑地塊建停車場、擺攤賣貨、經營農家樂和咖啡館,還能直接去漂流公司上班,增收渠道越來越寬。”銅山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主任王守宏說,村里近百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村集體和村民每年累計可增收近百萬元。
據統計,“十四五”以來,浙江省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金額近300億元。通過資產入股、經營權轉讓等方式,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拓展了群眾增收致富渠道,促進了地方綠色產業發展。
青山就是幸福,綠水就是民生。“推動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就是將水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價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迭代升級。”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濃娣介紹。
走進淳安縣水飲料綜合服務中心,只見展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淳安造”水飲料產品。
“為充分利用千島湖水資源優勢,縣里成立水飲料綜合服務中心,集展示、檢測、銷售、生產孵化等功能于一體,可以銜接水飲料產業鏈上下游各類資源,還能打通代工通道、提供共享展銷渠道,是水飲料行業外地客商來淳安的第一站。”淳安縣經濟開發區招商服務中心副主任呂婉君說,這為優質水資源價值轉化搭建了平臺。
“有點甜”的水產業,一直是淳安“兩山”轉化的鮮活代表。如今,“靠水喝水”的淳安喝出了更多新滋味。不僅僅是當“大自然的搬運工”,淳安多元布局,進一步推動產業鏈聯動,現有水飲產業已形成包裝飲用水、蛋白飲料、功能性飲料、酒類等7條細分賽道,集聚了73家水飲料企業。2024年,淳安水飲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1.3億元,同比增長14.2%,帶動就業7.59萬人次,帶動群眾家門口勞務增收683萬元。
“隨著千島湖威士忌、奧歌詩丹迪威士忌等項目落地投產,今年水產業營收有望突破200億元!”千島湖生態綜合保護局局長汪仁發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