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材業節能降碳成效顯著
我國建材行業近日發起《全球建筑材料行業碳減排聯合行動倡議》,倡議全球建材行業以創新驅動綠色變革,以協同構建低碳生態,以合作推動低碳發展,將低碳轉型轉化為推動建材行業升級的內在動力,共同創造更加綠色、低碳、美好的未來。
近年來,建材行業不斷探索碳減排路徑、措施和方法,著力從生產和應用端發力,取得一系列成效。
“建材行業以重點產業為切入點,持續推動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現已完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衛生陶瓷、玻璃纖維、耐火材料6個行業的碳減排技術指南和節能降碳調研報告,為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提升提供技術路徑。”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陳國慶介紹,目前建材行業節能降碳實施成效明顯,燃料結構不斷優化,使用天然氣、電力替代燃煤,開展分布式光電、風電應用,清潔能源應用比例大幅提升,能效達到或優于現行標桿水平的產能占比顯著提升。其中,水泥熟料產能達到標桿水平以上占比較2020年提高15個百分點。
促進綠色消費,深入開展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目前,20多個地區已開展各具特色的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并啟動建材產品“以舊換新”行動,形成涵蓋多品類建材產品的全國聯動推廣模式。
建材行業積極推進“好材料適配好房子”工作,行業企業圍繞政策引導、科技研發、生產應用、國際對標等方面組織開展“好材料”適配“好房子”系列工作,更好滿足“好房子”建設對建筑材料的需求。
加速推進以“六零”示范工廠建設為重點的科技攻關,是建材行業近年來深入開展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陳國慶介紹,在建材行業30個“六零”研發項目中,已有超過10個項目攻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零外購電”方面,首創的零外購電工廠、全綠電工廠、負荷平衡調度控制系統在濟寧海螺水泥落地,實現新能源的高效穩定利用;在“零化石能源”方面,重慶華新地維水泥有限公司以技術創新提升窯爐控制水平,目前已將燃煤替代率由60%提升至65%以上;在“零一次資源”方面,中材國際建成磷石膏資源化分解制備硫酸聯產水泥熟料生產線,實現鈣質石灰石原料100%替代;在“零碳排放”方面,中國建材集團、金隅、華潤等企業先后建成年捕集10萬噸至20萬噸二氧化碳的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工業化示范線;在“零廢棄物”方面,蒙娜麗莎陶瓷生產線實現廢水、廢渣的零排放;在“零員工”方面,北新建材開發的智能化生產線關鍵技術,實現了原料倉及配料上料系統無人化、倉儲系統智能化以及生產線產品質量無人化閉環檢測。
隨著建材行業“六零”工廠系列標準研制取得新突破,“雙碳”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系統化的建材行業碳足跡標準體系逐步建立。今年3月份,水泥行業已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有助于促進低效產能加快退出,引導企業改進生產工藝,發展低碳技術,降低碳排放水平。
作為實現深度脫碳乃至碳中和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術,掌握CCUS技術對建材行業至關重要。有關專家介紹,截至目前,全球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商業化CCUS項目約740個,真正運行的有70個,能給全球帶來約7000萬噸/年的二氧化碳減排量。“CCUS未來有很大發展潛力,希望國內企業能吸收國際經驗,促進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近日舉行的2025建材行業碳減排國際論壇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研究員彭雪婷認為,我國對CCUS等碳減排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未來有望推出更多政策促進行業發展,但前提是產業界要呈現新的技術路線、新的應用場景探索和集群化發展。
“當前,建材行業正處于全面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節能減排降碳任務繁重,行業上下應進一步凝聚共識、強化創新,努力開創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陳國慶說。(記者 祝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