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車柯蒙)8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曝光了“新三樣”領域兩起偷騙稅案件,這是稅務部門首次對該領域的違法案件進行披露,警示任何試圖以偷騙稅損害稅收公平、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都將受到嚴懲。
“產業越是火熱,越要守住底線。‘新三樣’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新興產業,更應守住法律邊界,將精力放在技術創新與市場開拓上,而非在稅收合規上‘打歪主意’。”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
施正文認為,國家的優惠政策是為了讓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研發、提升品質,部分企業卻利用優惠政策偷騙稅款,讓稅收成本外部化,嚴重影響了公平競爭,不僅擾亂了稅收秩序,更成了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絆腳石”。
嚴肅查處“新三樣”領域騙享稅費優惠等違法行為,讓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紅利”流向真正專注于技術創新、品質提升的企業,推動稅收成本內部化,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是落實統一大市場建設“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遏制無序“內卷”競爭、維護市場公平、促進“新三樣”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促進市場監管執法統一、推動要素資源合理流動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張巍表示,稅務部門依法查處“新三樣”領域的偷騙稅等違法行為,整治不法分子,有利于營造法治公平的稅收環境,保障市場規則統一,讓“新三樣”行業健康成長,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也有利于遏制“內卷式”競爭,推動過剩產能退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更好服務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當前,構建更加科學、可持續的政策體系也是防止產能過剩、遏制“內卷式”競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青認為,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持續加力下,我國“新三樣”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是,當前也面臨著“內卷式”競爭、行業盈利能力減弱等一系列問題,規范優化優惠政策勢在必行。
朱青表示,要依據產業發展階段、技術進步情況及成本變化等因素,適時對財政補貼標準和范圍予以調整優化,規范稅收優惠政策,推動行業從“政策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