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更大力度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經營主體1327.8萬戶。其中,新設企業462萬戶,新設個體工商戶862.9萬戶,新設農民專業合作社2.9萬戶,多種經營主體呈現穩定增長勢頭。
中央政治局會議近期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專家表示,要持續深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增強經營主體發展信心與動能。
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今年3月份,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3家醫藥企業橫向壟斷協議案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合計2.23億元,對相關人員處50萬元罰款,首次追究達成壟斷協議的個人責任。
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先林表示,追究達成壟斷協議的個人責任,既體現了常態化監管下經營主體加強反壟斷合規的重要性,也警示經營主體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避免觸碰法律紅線,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壟斷案件“處罰到人”有力震懾醫藥領域市場壟斷行為,依法對谷歌等公司立案調查維護國際市場公平競爭,出指南、辦講堂助力經營主體“加速跑”……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對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力度,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近5萬件,其中查辦網絡不正當競爭案件4000多件,不斷優化線下線上市場競爭生態。
當前,自然壟斷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向上下游延伸,經營者達成實施壟斷協議等問題依然存在,破壞市場機制作用,損害了廣大中小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申宇婧建議,一方面應堅決防止“內卷”與市場惡性競爭,優化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另一方面,采用市場化與法治化手段,規范過度的產業補貼行為,淘汰落后產能,避免“僵尸企業”和“偽創新”企業占用資源。
減輕經營主體負擔
激發市場活力,關鍵在于為經營主體卸下不必要的負擔。今年以來,政策層面在減負紓困上持續發力,讓企業得到真實惠。
以平臺經濟為例,今年7月份,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并施行《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進一步規范網絡交易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傭金、抽成、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等收費行為。《指南》明確平臺收費應遵循的原則,倡導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強化平臺合規自律,規范平臺收費行為。
開辦餐飲店時間由37天減少至現在的15天,企業信息變更材料由23份精簡至6份。電子營業執照下載量3.7億次,累計使用6億多次,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羅文日前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圍繞減環節、壓時間、降成本,持續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推廣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推動開辦餐飲店、企業信息變更、企業遷移登記、“個轉企”等“高效辦成一件事”。發布實施《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規范》,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授權北京等11個省市開展不含行政區劃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工作,提高了企業登記效率。
申宇婧認為,未來還需在規范收費、精簡流程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讓企業輕裝前行;同時,要在知識產權保護、融資支持等方面持續推進制度改革。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的內生發展動力有望增強。
持續優化監管服務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提升政府監管與服務的效能和溫度。
“當前,部分領域的亂收費問題仍然存在,一些單位憑借優勢地位違規收費的現象屢禁不止,部分電子政務平臺隱性收費問題比較突出,企業對此反映比較強烈?!笔袌霰O管總局市場稽查專員嵇小靈說。
今年3月以來,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在全國范圍內推開。聚焦重點收費主體、重點行業領域,組織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檢查和重點抽查,加快違規收費退費進度,讓企業盡快得到實惠。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深入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擴大部門聯合抽查事項范圍,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干擾。
據了解,市場監管部門將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費政策,對不合規收費項目應廢盡廢、應調盡調,及時更新收費目錄清單。同時,嚴格開展新政策的合規審查,從制度層面筑牢風險防線,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要加快涉企收費監測平臺建設,發揮監測點數據采集的優勢,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問題;強化部門協同,建立問題線索共享和快速處置機制,推動跨領域聯合治理;加快出臺《涉企收費違法違規行為處理辦法》,明確法律責任、提高違法成本,以制度剛性震懾違規收費行為,構建常態化監管法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