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壟斷調查加力相關企業被罰
1月4日,因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韓國三星、LG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大型液晶面板生產企業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開出3.53億元人民幣罰單;2月22日,茅臺和五糧液因價格壟斷被罰4.49億元;8月,國內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款約6.7億元。
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方案出臺
3月26日,發展改革委出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方案,將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調整掛靠油種。機制完善后,成品油調價頻率加快,調價時間節點透明度增強,國內油價能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
三、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
6月13日,天弘基金和支付寶合作推出名為“余額寶”的理財產品,短短數月,余額寶規模就突破1000億元,用戶近3000萬戶。此后,百度“百發”上線,平安保險、阿里巴巴、騰訊聯手叫賣網絡保險,京東布局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給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帶來巨大挑戰。
四、利率市場化進入新階段
中國人民銀行7月19日宣布,自7月20日開始,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宣告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新的階段。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又發布《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我國利率市場化步伐再進一步。
五、中歐最大貿易爭端達成和解
7月27日,持續數月之久的中歐最大貿易爭端光伏爭端案峰回路轉,中歐就中方出口到歐盟的光伏產品價格達成承諾協議,在臨近8月6日歐盟對華光伏產品正式開征高額反傾銷稅的最后關頭,中歐雙方達成和解。
六、光大證券“烏龍”遭重罰
8月16日11時05分左右,滬指瞬間直線拉升百點,暴漲5.96%,2分鐘內成交達72.7億元。異常交易事件發生后,光大證券開始賣空IF1309股指期貨合約,涉嫌違規。8月30日,中國證監會認定光大證券構成內幕交易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沒收光大證券違法所得8721萬元,并處以5倍罰款,罰沒款金額總計5.23億元。
七、國債期貨重新掛牌交易
經國務院批準,國債期貨9月6日正式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自1995年暫停國債期貨交易之后,經過18年的徘徊與等待,國債期貨再次回到中國資本市場的大舞臺。
八、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上海自貿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九、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推出
10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創業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這是新一屆政府轉變職能總體部署和改革方案中又一項重要舉措。
十、IPO重啟進入倒計時
11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這是逐步推進股票發行從核準制向注冊制過渡的重要步驟,也意味著自2012年11月浙江世寶登陸中小板后停擺一年多的IPO重啟進入倒計時。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