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2013年末有個案子蠻轟動:有個杭州姑娘兒,26歲,開了個網店專門賣假冒奢侈品,什么LV、香奈兒、普拉達、阿瑪尼、巴寶莉,包包、鞋子和服裝,還多為當季新款。單單最近半年交易額就達2000多萬元。
此案公安部督辦。警方以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將李姑娘逮捕,本報2013年12月18日A7版《打“飛的”趕新品發布會的網店老板,賣的奢侈品會是假貨嗎》詳細報道。
案子接下來還有很多程序要走,這位姑娘估計會被判刑。
但是我們有一大堆問題,比如,這個姑娘賣高仿時,都是叫“小香”,叫“驢牌”,那她是如何暴露的?
還有,淘寶口口聲聲要凈化網絡環境,他們是如何打假的?
老底子,我們買了假貨是投訴到工商,或者質監,現在網購盛行,工商質檢等部門對網購平臺有監督嗎?
今年還有一部很值得期待的“新消法”,網購維權是其中亮點,比如,網購可7天無理由退貨,再比如“未盡義務導致糾紛,網絡交易平臺需承擔連帶責任”,工商部門人士說,在某種情況下,淘友買到了假貨,可能要淘寶先行賠付。
半年交易額2000多萬的大案
到底是怎么發現的
這個案子是怎么抖出來的?話說李姑娘出事后公安在調查時,還有客戶說:“哎呀,打掉了多可惜,本來我還經常在這里買東西送人的。”
案子不是買家投訴,而是淘寶自查發現。
為了打假,淘寶近年來組建了一支專業打假隊伍,通稱“安全部”,是個超級大部門,內有員工2000余人。其中,與這個案子打交道最多的部門叫“專案組”,是安全部下屬的一個小部門。
專案組宋江(花名)說,這個案子是我們的業務方在巡查的時候發現的。
“巡查”不是網絡上漫無目的的閑逛,而是有龐大的數據體系支撐。比如在商品關鍵詞上發現掩耳盜鈴式的“驢牌”、“小香”,后臺又發現其龐大的交易量。
在交易量和交易商品基本查實以后,專案組直接上報警方。
受公安部經偵局委托,浙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有兩名警官長期駐守淘寶,大家對案情一核實,可以立案,此案就直接移交杭州下城經偵。
廣東警方也同時行動,搗毀了數個與李姑娘密切合作的制假廠家。
淘寶怎么打假?
除了投訴,還有自查
至于淘寶是怎么打假的,說起來是個蠻復雜的系統工程,龐大的安全部下設商品品質管控、知識產權保護、協查、專案等各部門。
平時查假過程,一種是接到投訴展開調查,比如品牌權利人被侵權的投訴,也有消費者買到假貨的投訴。
還有一種是網絡巡查。網絡巡查不是漫無目的的逛淘寶,而是依托大數據。比如某店退款率比較高,淘寶就會關注到,依照其各項指標去查詢,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大量退貨退款,是假貨,還是劣質貨。
為了構筑一整套打假和保護知識產權的體系,阿里不僅和23000個權利人建立戰略合作,這其中既包括路易威登、阿迪達斯、三星等知名品牌權利人,也包括美國電影協會、國際反假冒聯盟等權利人協會。
阿里還跟公安、工商、質監、版署、知識產權局等國家五部委合作。平時長效聯系,有案件就攜手共理。
今年,淘寶配合公安部經偵局在國內8個省市同時發起了打擊假冒LV、Channel等奢侈品的行動。第一波收網的杭州地區就現場收繳假冒LV等品牌服飾1000余件。
2012年以來,阿里巴巴共向警方提供的線索共涉及72個品牌商品信息,涉案總金額1.7億元,抓獲嫌疑人總人數324人,團伙數43個。
普通買家的“神秘購買”
既是抽檢又能打假
淘寶打假還有一招,叫“神秘購買”,對于一些可疑物品,淘寶工作人員以普通買家身份購買,檢測。
最近有一起一直未經披露的大案就是“神秘購買”揭開幕布的。
淘寶安全人員在巡查時發現有個店鋪在賣藥。藥品,是淘寶重點關注的。安全人員發現這個商家賣的是減肥藥,遮遮掩掩設置了一個“老客戶區域”,只有老客戶才能購買。
“神秘購買”出手。以普通買家身份拍下店鋪一件商品,而后以老客身份再去買藥。沒想到,一魚兩吃,藥是三無產品,明令禁止的。而當時當做誘餌的首拍商品沒想到是個高仿大牌。
后臺數據一查,該店鋪和小李姑娘的店鋪一樣,賣的都是各類高仿,在標題上也沒有寫品牌。目前此案已經由上城區經偵大隊破獲,涉案金額上百萬。
“神秘購買”不僅僅買假貨,對大多數商品來說更普及的一項功能是抽檢。比如中秋節,淘寶“神秘購買”月餅,主要是抽檢網上月餅質量,最近抽檢羽絨制品比較多。所有購買費用淘寶埋單,這是他們控制和了解網上商品質量的一項固定支出。
我們為什么還會
在淘寶上買到假貨
阿里投入巨大,人員很多,系統復雜。我們不禁還是要問一句,為什么我們輸入G家大牌,還是會找到假GUCCI,“小香”和”驢牌”也照樣能找到。一句話,為什么我們還是能在淘寶上買到假貨。
這個問題,阿里公關部工作人員是這么解釋的。第一,他們確實在做事,除了上面說到的主動打擊,日常也設置了很多規則來給商家做規矩。比如天貓商城假貨零容忍,一旦售假查實就會被清退。
而事情的另一方面,就是網上售假越來越狡猾,越來越隱秘。淘寶在巡查時,有一招是關鍵詞查找,比如違禁品“槍支”等很容易發現。LV、PRADA也會重點查看,現在他們已經“與時俱進”到對“小香”和“驢牌”也重點關注了。
但是,現在的賣家啊,轉移陣地到微博上、微信上。上新時微信上發出購買指令,網上商品名平平淡淡,既沒品牌,也不出現標識,還動不動就一搶而空。這些售假的商家啊,如果沒有交易異常或者買家投訴,還真有可能瞞天過海,生意照做。
畢竟目前淘寶網店數目龐大,有統計的天貓商城就有8萬商家和10萬品牌。
3月15日實施的新消法
將對網購做出很多新規范
從法律上說,淘寶只是一家企業,一個平臺,并沒有行政執法權,在監管措施上,經常有心無力。
而一方面,“傳統”職能部門,如工商、質檢等一般受理案件很多都是來自消費者投訴,如果沒有接到投訴,或者接到的投訴是本地的消費者買了遙遠的另一個城市的網店的假貨。那么辦?
是以聯動。
傳統職能部門也在轉變。以工商為例,杭州市工商局成立了專門的網監辦。淘寶所在轄區余杭區工商有與淘寶對接的工商專員。
市工商局網監辦相關負責人說,針對網購,他們也轉變工作方式,延伸戰線。一來他們跟淘寶聯動,二來他們也主動上網巡查,這種關系可以表述為“合作”和“監管”并存。2013年下半年,市工商就在淘寶集市店中固定了200家售假店鋪,然后分發各個分局展開打擊。同時對轄區涉網企業(指通過網絡做生意的)展開巡查,加大監管力度。
工商部門人士說,他們都很期待將在今年3·15實施的新消法對網購做出的很多新規范。比如“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消費者買到假貨,而事實證明是平臺沒有嚴管,那么平臺可能需要承擔賠付責任。
“從這一點上來說,以后淘寶責任更大,這是法律逼著你規范”,市工商局網監辦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