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開工和投資方面,下半年才會起穩,上半年投資增長還會持續下降,可能要等到第四季度新開工的增速和房地產開發增速才可能回升,市場整體還是滯后的。從中長期看,更多達到供需平衡,13年是中國房地產銷售面積最高的一年,銷售13億平方米,今后幾年銷售面積要超過這個數字有一定的難度,但也不會大幅度回落,估計是12億到13億平方米,供求開始平衡,對于住宅需求的影響有四大因素:一個是改善性需求;第一個是拆遷改造;一個是新增人口剛性需求;還有一個是城鎮化的需求。這四個方面的需求量是65億平米,新增的產能也在60億,基本平衡。看得更長期的話我覺得不是太樂觀,因為我們整個房地產行業還是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對房地產需求最大的還是25歲到4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到今年為止達到頂峰,從16年開始消費主體會下降,從長遠來看這個行業的需求是有限的。
從另外一方面,至少現在比13年、14年的時候樂觀,我們原先擔心房地產硬著陸,現在來看還是軟著陸的過程。我發現美國的房地產居民按揭貸款的總額占住宅類房地產市值45%,美國之所以發生次貸危機就是在于它的貸款比重太高,中國大概是12%左右,居民房地產貸款的總額到14年年底是10.6萬億,美國45%,房價只要一跌可能就受不了,會有拋售的行為,我們目前還是比較低的,相對來講至少從居民這個層面不會給房地產價格走勢帶來恐慌式的下跌,未來中國經濟應該是加杠桿的,我們目前的杠桿比不到36%,西方國家普遍都是80%,90%,未來經濟增長民營企業加杠桿很難,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動力還是來自居民的加杠桿。這一輪證券市場的火爆,融資融券規模迅速擴張,房地產加杠桿肯定會出現,政府部門不斷出臺降息降準等舉措,也是可以預期的方向。
這一兩年還是有機會,這種機會來自于不可取代的中國經濟要穩增長,而且在經濟下行過程中,政府對于房地產依賴度越來越高,中國經濟要轉型升級也是比較漫長的過程。我覺得基建投資還是有很大問題,過去好的項目都已經投了,現在投的大部分項目都是不能很快有現金流的,拿什么錢支持經濟,只有房地產、城鎮化是大的趨勢。
在城鎮化的過程中,三線城市人口向一二線城市轉移,我們現在嚴格控制大城市人口的流入,這種限制對房地產市場還是比較有優勢的。日本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轉成城市的人口比重是60%,巴西43%,中國23%,中國理應是加速大城市化的過程,我覺得中國的城鎮化已經到了后期。加上中國的貧富差距巨大,這也給房地產購買力方面是嚴重的制約,只有通過放開一線城市,使得市場在資源分配中能夠落到實。
我就講到這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