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走多遠
“保健品行業原料成本低,是整個行業中的普遍現象。”昨日,重慶華森制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除去直接消耗的原料成本,大量廣告成本、流通費用等投入也占了很大的成本比例。“因為有高價才有價格空間,才能操作,企業才能獲利賺錢,因此成本和售價之間差異大,也就成了常態,但目前整個保健品市場很難改變這種盈利方式。”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保健食品的產業規模超過2600億元,雖然在整個食品產業5萬多億產值中,保健食品所占的份額不大,但近幾年呈現出穩步增長和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時,中國也已成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產業中重要的原料供應和受委托制劑加工的國家。中國保健協會預計,到2015年末中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
保健品行業迎來黃金發展期的同時,市場存在的頑疾不容忽視。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40%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服用保健品,有75%的受訪者在近半年內購買過保健品。但這份數據同樣顯示,30%的受訪者有過購買保健品上當的經歷。同時,調查顯示87.5%的人首選虛假和夸大宣傳的情況較多。
“保健品行業普遍存在準入門檻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無序的現象。”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行業為賺快錢而透支未來的情況普遍存在,不少企業只是將保健品作為階段性獲利的工具,他們隨時做好了逃離這個行業的準備。在這種環境下,如碧生源一樣較早專注這一領域,并希望深耕細作的保健品企業便顯得有些另類,甚至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日前,有關《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即將出臺的消息再次引起保健品企業的熱議。該負責人表示,隨著監管的加強,這對保健品行業去劣存優和規范發展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由于實力雄厚的“巨頭們”強勢入市,未來5年,保健品市場的競爭會愈發慘烈。
“對于如今危機四伏的碧生源來說,競爭壓力可想而知,其能否彌補自身短板,在新一輪的挑戰中安然度過,笑到最后,還不得而知。”該負責人表示。
想減肥?有一招很管用瀉!
近來,作為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減肥茶企業碧生源(00926,HK)就用這一招,來了一次快速“瘦身”。1月9日~11日,公司股價狂瀉不止,三個交易日累計最大跌幅高達35.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碧生源股價暴跌的原因,是公司董事長趙一弘趕在1月14日業績披露禁售期前的緊急拋售套現。碧生源公關代表JulianaLi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郵件中表示,趙一弘先生近期的減持行為屬于大股東的個人財務安排,公司不作評論;另外,1月14日禁售期開始后,公司董事將不再有其他減持行為。
目前,碧生源市值僅為約6.4億港元,較2010年9月29日公司上市首日逾52億港元的規模已大幅縮水88%。
截至本周二收盤,碧生源股價為0.40港元。如果不出意外,碧生源上市不到三年,將出現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虧損。香港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如果碧生源的基本面繼續惡化,股價可能會繼續下跌,不排除跌成“仙股”的可能。
禁售期前董事長套現4000萬港元
1月11日,碧生源股價暴跌12.5%,盤中跌幅一度高達20%。當天,碧生源應港交所要求發布的“不尋常股價及成交量波動”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ForeshoreHoldingGroupLimited(由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一弘控制)于當日在市場以平均價每股0.414港元,出售公司2500萬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59%。完成上述出售后,ForeshoreHoldingGroupLimited對公司的持股降至約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