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東麗區留創園一項目推介會現場 玄增星攝
當今世界正進入一個人才為發展第一資源的全球一體化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爭奪日益突破國界,從企業層面上升到了國家層面,國與國之間出現了“零距離”競爭的態勢。而伴隨著我國全方位、多領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勢必也會持續增強。
召喚海歸 面臨挑戰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各國對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強,加之國際人才發展的不平衡以及人才流動的不均衡,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高層次人才爭奪,不少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各自形成了一種高效快捷的引才模式。
據了解,為了吸引國際人才,美國大力推進移民改革,德國推行了“藍卡”計劃,法國新成立了移民融合部,韓國出臺了《國家戰略領域人才培養計劃》、日本建立了人才特區,巴西推出了雙重國籍和人才簽證制度等。就連一向被視為移民保守國家的俄羅斯,近年來也開始放松移民人才限制,為世界各國移民人才大開綠燈。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千人計劃”專家劉科指出:“有的國家,對于人才的引進和使用機制已比較完善,但每年仍會增加對高層次人才的配額,在科研環境、生活環境上給予人才更大的便利?!?/p>
而我國的海外人才堪稱是一個國際人才庫,怎樣吸引更多的高層次海歸回國,自然成為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對此,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鶴霖分析說:“我國海外人才數量眾多,而且是以碩士、博士為主的高端人才。這對于那些本身人才不足,需靠積極引進的國家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寶貝。他們已將目光投向這批人才。此外,如今我國有一些人士已經在國內成功創業,他們為拓展海外業務而逐漸走向了國際,這些人往往也符合一些海外國家吸引人才的政策?!?/p>
引進人才 多方努力
在激烈的國際高層次人才的爭奪戰中,我國從國家到地方乃至企業,都積極主動采取各種政策,筑巢引鳳。
“對于國際人才的引進,我國歷來比較重視。比如:1994年,中國科學院就啟動了‘百人計劃’,1998年,由教育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啟動實施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而力度最大、覆蓋領域最廣、影響最大的當屬2008年推行的‘千人計劃’?!北本┐髮W工學院副院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陳峰說。
據了解,國家“千人計劃”中不僅有面向常規千人計劃專家的項目,還包括面向非華裔外國專家的“外專千人計劃”,以及支持不能全職回國(來華)工作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短期項目等,力圖全方位打開吸引人才的通道。
與此同時,我國多個省市也出臺了相應的地方人才引進計劃。比如:上海市的浦江人才計劃、浦東“百人計劃”等;陜西省的“百人計劃”;天津市的“千人計劃”等。
近些年來,我國不少民營企業也不斷解放思想、創造條件,吸引了不少海外高層次人才。據了解,這些企業往往偏好引進具有豐富海外從業經歷、通曉國際規則和慣例、掌握核心技術、帶動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并且會從交通、家庭安置、醫療、薪酬、研究經費等諸多方面對引進人才給予支持。
“近30年來,我國的互聯網、通信業、工商管理教育、風投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等,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是在這些引進的人才的引領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劉科說。
應對競爭 突破瓶頸
對于人才引進,雖然我國各方力量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依然需要突破一些瓶頸。
有關專家表示,在人才的引進方面,我國目前多借助特殊人才計劃,與其它國家相比,還缺少健全系統的人才引進政策?!坝绕涫窃诋斚碌膰H人才流動的大環境下,如果在引進人才后卻不能為他們解決好工作、生活等問題,這就很容易導致人才的流失?!眹摇扒擞媱潯睂<彝鯁凑f。
陳峰則認為:“平臺的好壞決定人才能力發揮的強弱。”他指出,引進人才不應光給予好的福利條件,更重要是提供一個好的工作平臺。但現狀卻是,有些企業、單位引進國際人才純粹是面子工程,人才引進之后并沒有一個漸進的人才使用機制,這就白白浪費了大好的人才資源。“完善的人才計劃應該是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三者結合一體考慮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才引進的目的,為后續人才的到來造勢?!标惙逭f。
人才引進計劃固然有很大吸引力,但后續人才的持續引進,需要看已引進人才的“待遇”?!笆聦嵣?,這些被引進的國際人才在國內發展如何,大批人正在觀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國家對人才的應用以及應用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已引進的人才在國內能實現自身價值,更多的人才自然就會被吸引過來。”劉科說。
制圖:劉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