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文
葉青
針對此次決算公開中一些部門決算支出大幅超預算的情況,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表示,有關部門應通過質詢以及多部門聯合績效評估等方法削減不合理撥款,減少浪費。預算問題專家、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對央企的巡視已經發現了不少問題,國有企業使用了部分公共資源,也應進行預決算公開。
預決算差異過大的,人大部門應該對該單位進行質詢,對于解釋理由不充分的單位,可以采取削減其撥款的方式;同時,還應該追究相關單位和有關人員的責任。——劉劍文
國有企業也要公開一些非商業秘密的內容,因為他們獲得并且使用了部分公共資源。近◇我國已經確定國企也必須和政府部門一樣,進行公車改革。在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預決算公開多年后,國企也應該跟進了。——葉青
關注點1
預決算編制使用
預算決算差異過大
無合理原因應削減撥款
京華時報:根據2013年度中央部門預決算數據,一些部門的決算支出動輒超過預算幾億元或十幾億元,增幅甚至達三成多,這是否隱含政府的錢不花白不花,最終造成浪費的問題?
劉劍文:預決算數據出現差異是正常的,因為預算只是個計劃,各種主客觀原因,在執行中發生一定變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單位預決算數據差異過大,甚至出現差異達百分之三四十以上,就不合理了。這既可能引發浪費問題,也影響了各單位預算的執行效果,又使預算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人大的監督,弱化了財政部門的監管權力。
因為預算從根本上說,也是人大部門審議通過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且是具有剛性原則的。應該說預決算差異在正負10%之間,相對屬于正常區間。
對于預算臨時性的增加,有關單位應該先進行可行性研究,再報經人大部門審批同意才可以。
而針對預決算差異過大的,人大部門應該對該單位進行質詢,令其解釋決算大幅增加的原因。對于解釋理由不充分的單位,在財政撥款未完全下達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削減其撥款的方式;同時,還應該追究相關單位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代編預算或高于實際
財政部門應盡量減少代編
京華時報:為了解決預決算的浪費或者不合理支出問題,還需要關注和解決什么問題?
葉青:我們還應該關注“代編預算”問題。
所謂“代編預算”,指的是由于環節交叉和時間差問題導致的上級部門在下級人大批準預算之前代為編制匯總的預算。因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均沒有法定的會期,上一級人代會經常在下一級人代會召開之前召開,這使得上一級人代會審查的總預算只能是由財政部門代編的預算。為了便于處理,代編預算有可能會略高于實際預算。
代編預算往往是根據前幾年的預算情況編制的,而實際情況往往已經發生了變化。因此上級財政部門在代編時,應該特別謹慎。原則上盡量不要代編。2011年財政部規定,中央教科文各部門要嚴格項目預算編制,原則上不得代編預算,加強項目庫建設和管理。
這說明代編預算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辦法。一旦預算通過,代編預算要實現對接,以減少資金的浪費。預算改革與創新,要求將預算編制權集中到財政部門,或者在政府部門序列單獨設立預算編制機構,逐步把屬于政府的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盡量減少并最終取消代編預算。
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三部門應聯合做整體評估
京華時報:對于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今后應該通過哪些進一步制度化的規定,來達成什么效果?
葉青:財政支出不僅需要公開透明,還要實現支出的效果,注重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如果某項財政支出達不到績效目標或績效評價結果較差的,可能根據情況調整或調減預算,甚至取消該項財政支出。
制度化建設可以確定在三個方面,第一,評價對象是有明顯社會經濟影響項目。績效評價內容包括績效目標與全市及本部門發展規劃的適應性;財政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財務管理狀況和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及其收益管理情況;為實現績效目標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效果;需要評價的其他內容。績效評價一般以預算年度為周期。各預算單位主管部門應在預算年度結束后2個月內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并于6月底前完成。第二,評價指標要注重服務對象滿意程度。第三,評價結果需依法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劉劍文:績效財政是我國財政制度的根本之一,財政資金的使用理應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因此,將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是必須的。為此,其實使用財政資金的每個項目、每筆錢,都應該進行績效的評估。
這方面一定要多部門合作進行績效評估,除了財政部門,建議人大部門和審計部門今后也應該參與其中。這需要通過設立專門的指標,對財政資金、預算項目和相關政策等進行整體效果的評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防止年底突擊花錢
應力推跨年預算滾動預算
京華時報:預決算管理中還應該通過細化哪些環節,來提升編制和使用的全面性、完整性?
葉青:首先要健全預算收支分類。我國預算收支設有“類”“款”“項”“目”四個層次。按國際通行做法,預算收支包括部門分類、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長期以來,我國預算收支科目將這三種不同的分類混雜在一起,同一功能的支出往往在多處分散反映。要將政府公共產品和服務劃分為不同類別,確定不同的財政供給數量,細化預算編制。
其次要統一預算編制權和預算編制機構。將預算編制權賦予一個機構,統一編制預算。在我國,不僅財政部門內部設置多個預算編制機構,其他部門也存在許多類似機構。這種多元行政預算體制造成預算編制分散,部門分工不明確,預算與制定政策結合不緊密。
最后要完善部門預算。近年來,部門預算逐步細化透明。要繼續完善部門預算,逐步把應納入部門預算的所有資金足額編入部門預算,全部預算細化到“款”,主要預算細化到“項”,部分預算細化到“目”,不斷提高預算年初到位率。
劉劍文:要提升預算編制的全面性、完整性,需要進一步細化編制程序。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預算存在的一大重要問題就是年底突擊花錢。為了解決這一頑疾,應該大力推行跨年度預算和滾動預算,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部門跨年度使用資金的靈活性,推動項目順利開展,使預算編制更加科學,資金使用得更合理。
關注點2
預決算公開
推國企預決算公開
不涉密資金應公開
京華時報:應如何推動預決算公開體系的建設,除了政府部門外,是否應擴大至接受財政資金或財政補貼的國有企業?
葉青:原則上說,財政資金使用中不保密的內容,都有責任公開。國有企業也要公開一些非商業秘密的內容,因為他們獲得并且使用了部分公共資源。近日我國已經確定國企也必須和政府部門一樣,進行公車改革。在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預決算公開多年后,國企也應該跟進了。
國企首先可以從“三公”經費開始。對央企的巡視,已經發現了不少問題,如采購、“三公”、用人、公車、工程承包等問題不少。國有企事業單位,可以公開的都應該盡量公開。
公開內容形式混亂
人大應制定“國標”
京華時報:這次的決算公開再次展示出一些公布內容不統一,應公開內容未公開等問題。在預決算公開中,編制粗糙、公開形式混亂等問題到底應該怎么解決?
葉青:應出臺全國統一的預決算公開的“國家級標準”,明確從預算草案的編制、預算草案的立法審批,乃至到預算的執行和決算這個完整的預算周期中,每個環節什么時間進行,每個階段預算公開的時間和內容,預算公開的層次,以及每個階段公眾的可參與度等。不過,要建立統一的預決算公開的國家級標準,還得有一個過程。
京華時報:這個標準應由哪個部門出臺?
葉青:由于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最高權力機關,這種標準應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來制定,以保證其權威性與約束力。
解讀訴求應采納
應有統一網頁查詢
京華時報:目前預決算信息公開各自為政,公眾查詢如大海撈針,找到了又普遍看不懂的問題還很突出。應如何拓寬預決算公開的方式和途徑,怎樣才能做好信息解讀服務,實現“傻瓜式”的查詢方式?
劉劍文:向公眾更深入淺出地解讀決算信息,是信息公開單位的責任,這也是應該可以做到的。不過要做好這種解讀,各相關單位首先要有這種主動公開的意識和愿望,而不能推一下才走一步。同時,對于百姓在這方面的訴求,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有關部門都應該最大限度地加以采納。解讀時多吸取公眾的意見,才能更好地進行說明。
葉青:預決算公開,應該實行“雙軌制”。即在各自的門戶網站上有,在相關財政部門的門戶網站上也應該統一有一個,以便于公眾查詢。同時應該嚴格要求,要長時間放在網絡上,不得隨意拿下。
本版采寫京華時報記者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