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制乳”成為這幾天中國乳業的新熱點。上周末,有媒體報道,某職業打假人欲將多家乳企告上法庭,理由是這些企業把“調制乳”當做“牛奶”賣,涉嫌欺騙消費者。
對此,蒙牛乳業給出的回應是:“我公司的調制乳產品均在產品包裝上有明確標識;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自7月份開始,我們已經對相關產品的包裝陸續進行了強化調制乳標識的改進,短期內在市場上尚有一些新舊包材共存的現象。” 據了解,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乳制品的命名劃分標準及定義做了嚴格精確的劃分,重新定義了滅菌乳、調制乳和含乳飲料,其中,添加營養強化劑如鈣、維生素等的產品,屬于調制乳范疇,需在包裝上標注其類別名稱“調制乳”。
調制乳和我們通常理解的牛奶有什么不同?對此,乳業專家宋亮的答復是:“通俗地說,調制乳就是在純牛奶中添加適量營養強化物質,它本身是為滿足消費者的營養需求而在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調制乳產品。”
蒙牛市場部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調制乳和純牛奶都是牛奶產品大家庭中的一員,區別就在于調制乳添加了營養物質。以新養道0乳糖牛奶為例,它為了幫助乳糖不耐人群而采用了國際最先進的EHT酶水解技術。一些特色調制乳產品,比如奶特系列,是在牛奶的基礎上添加朱古力、香草、香蕉等特色風味,滿足牛奶營養的同時,還能享受更好的口感。
記者了解到,根據國標中定義,調制乳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復原乳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劑或營養強化劑,采用適當的殺菌或滅菌等工藝制成的液體產品。也就是說,調制乳的最低乳含量為80%。盡管調制乳與純牛奶在乳含量上差別不大,但由于之前宣傳力度的欠缺,導致消費者普遍對這一品類不了解,很多消費者將其與乳飲料相提并論。這也是目前乳品行業普遍更愿意強調其“牛奶”屬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