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主題:存款保險制度呼之欲出 如何保護存款人利益
訪談嘉賓:宗良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訪談時間:2014年12月1日 14:00-15:00
中新網12月1日電 11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發布《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這意味著醞釀了21年之久的存款保險制度呼之欲出。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對保護存款人和保障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都有重要意義。
存款保險是指投保機構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存款人償付被保險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維護存款以及存款保險基金安全的制度。
據了解,自1993年著手研究論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關問題至今,我國存款保險制度草案的出臺,經過了各有關部委、立法部門、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充分討論。
根據征求意見稿,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專家表示,據測算,償付限額設為50萬元,能夠為99.5%的存款人(包括各類企業)提供100%全額保護。
意見稿還對投保機構范圍、投保機構的保險費率,存款保險基金的管理和運用,以及出現個別存款銀行發生了被接管、被撤銷或者破產時,如何賠付存款人等做出了規定。
存款保險制度到底能如何切實保護存款人的利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存款保險基金如何設立和運作?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等投保機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對利率市場化改革會有怎樣的推動作用?中新網財經頻道邀請到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為大家一一解答。
本次訪談將于12月1日14:00正式開始,歡迎網友們積極參與。
嘉賓簡介:
宗良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 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近幾年,主持或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人民銀行、科技部、發改委、亞洲基金會、外管局等方面的10多項重大課題。先后在《國際金融研究》、《金融時報》等報紙雜志上發表論文100余篇。著有《人民幣國際化理論與前景》、《危機后的全球金融變革》、《跨國銀行風險管理》等著作,并參與編寫《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戴相龍、吳念魯主編)、《領導干部國際金融知識讀本》(劉明康主編)等10余本專業書籍。
同時擔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近年來主要負責銀行戰略規劃、資本市場運作、經濟金融研究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