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葛劍雄恰好是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7名委員之一,他認為,學術調查機構的公正性,在于“獨立”與否,其次則在于調查人員本身的人格自律。但中國學界的現狀,恰恰是學術不獨立,學者不自律——每有一個顯赫人物被曝抄襲,輿論總要呼吁啟動學術調查機制,但另一面又對學術調查機制的公正性絕對懷疑。所謂“學術規范委員會”,其委員組成,在中國高校普遍由校長提名,唯校長之命是從;教育部規定,校長辦公會有最后決定權,可以否定委員會的決定,并決定如何處分。有人主張學術腐敗由民間學術機構調查,那么民間學術機構又能獨立于利益糾葛之外嗎?圍繞當下汪、朱抄襲事件的口水之戰,就是最好的說明。
結語:面對“道德理想國的覆滅”,我們必須“反抗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