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這些年安意如也寫過小說,但創作周期極長;不像賞析詩詞的集子,出了一部又一部。她說,熱愛古典詩詞,就有動力堅持下去,而將感悟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的過程,則又是一次學習、提高。
“自古以來,詩歌多數時候都是寂寞的產品,是治療‘生、老、病、死’等人生‘八苦’的良方,只是不能將之當作唯一的良藥。”
對古詩詞研究的多了,安意如對歷來流傳的詩歌“精英寫作”與“民間寫作”的劃分也并不十分認同,“兩個群體實際可以互相轉化的,詩歌是大家共有的情懷,只是有些人的表達方式可能更能戳中讀者內心,而有些人則顯得‘曲高和寡’。”
談創作:寫作不是工作 是我的一種生活狀態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安意如的語速一直很快,有時甚至難以聽清楚她說什么。安意如一邊笑一邊道歉:“我是個思維特別快的人,參加活動喜歡找個主持人掌控節奏,不然聊著聊著,我就不知道說到哪兒去了。”
“寫作的時候,才是我最安靜的時刻:不焦慮、不計較,平心靜氣。”安意如并不避諱雙腿輕微殘疾的事實,“我從小腿不好,如果過于安靜,很可能會被誤認為‘內向’,所以我傾向于主動表達”。
古詩詞讀得多了,安意如特別希望自己能真正像古代文人那樣生活。去年5月份,她前往西藏轉山,在高山大湖間放空內心。安意如說:“我不是一個有抱負的人,雖則工作要敬業,但我更希望在工作之余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意如的寫作計劃,的確是自在隨意。她表示,特別不習慣被催稿:“我會給自己定一個計劃,邊玩邊寫,當然,也不會拖稿。在18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一本大約30萬字的書,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