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 商南縣趙川鎮初級中學 李軍
校本課程的開發在農村中學的課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體現農村學校辦學特色,滿足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教育需求,促進農村學生個性發展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國家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校本課程應運而生,大大彌補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開發的不足,它淡化了課程的學科性,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宗旨,標志著我國課程改革和課程管理又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我校主要從一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結合當地資源開發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應當接地氣、接人氣,在新常態下以地方特色為主開發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得校本課程,只有這樣,校本課程才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1、利用紅色革命文化開發德語校本教材。1946年7月19日,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等率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及中原突圍北路主力部隊,突破敵軍重重包圍,進抵商南縣趙川鎮,擔任前衛任務的我軍十五旅四十五團搶占前坡嶺前坡嶺戰斗斃敵700余人,我軍傷亡400余人,四十五團團長、曾任鄂陜第三路游擊師師長、紅七十四師第六團團長的汪世才同志英勇犧牲。學校充分利用趙川前坡嶺革命戰斗遺址這一紅色革命文化主題,這樣一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一代代歌頌、瞻仰的戰斗英雄事跡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前途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通過讓學生上網查找、走訪老紅軍、參觀紅色文化基地、聘請講解員講解紅色文化歷史等形式開展紅色文化傳統教育,形成自己特色的校本課程教育。在此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探索、整理、歸納,編輯出版了《學會做人-讓人生更加靚麗》德語讀本,讓學生通過身邊的事、身邊的人感召自己,學會做人。
2、利用滔河流域環境保護開發環保教育校本教材。我校地處滔河流域,滔河是丹江主要支流,近年來,國家南水北調工程、退耕還林、丹江水源地治理與保護、滔河流域治理使得滔河水更清了,滔河流域的濕地保護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學校充分利用地處滔河流域,組織環保志愿者到滔河沿岸栽樹、撿拾垃圾、到滔河濕地保護區觀察候鳥活動、開展環保征文等系列活動。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在此基礎上我們開發出版了《與綠色同行》環保教育讀本,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一起保護滔河水資源。
二、利用“智博”這一校園文化主題,開發具有農村學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校以“智搏”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以“智搏”統領學校發展,以培養擁有智慧和拼搏精神的師生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線。通過培育“智搏”文化促進學校發展。學校充分利用“智搏”這一文化主題開發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1、結合教育主管部門《關于大力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2010年,學校啟動了《經典詩詞吟誦與賞析》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工作,欄目開設了吟誦篇、賞析篇、現代詩詞經典篇、文學常識篇。《經典詩詞吟誦與賞析》一書編輯出版后深受學生歡迎,學生在校本課程課堂、第二課堂、課外時間隨處可見他們翻閱這本書,或吟誦、或閱讀、或賞析并通過古詩文陶冶情操。通過一邊開發,一邊研究,一邊實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創造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 相關閱讀
-
讓文化建設澤及百姓
張 勇 一只木桶,儲水多少是由箍桶的木板共同決定的,只要有一塊木板較短,水必流出,其他木板再長也無用,反而越長越浪費木材。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木桶原理”。同理,地方政績考核如只重GDP這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