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進行第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是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處理好住房保障和福利陷阱關系
習近平指出,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要處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化的關系、住房發展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關系、需要和可能的關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關系。只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同時,總有一部分群眾由于勞動技能不適應、就業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臨住房困難,政府必須“補好位”,為困難群眾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增加住房供給全力兌現承諾
習近平強調,要千方百計增加住房供應,把調節人民群眾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倡導符合國情的住房消費模式。習近平指出,“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到2015年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這是政府對人民作出的承諾,要全力完成。要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加快建設廉租住房,加快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
習近平強調,要完善住房支持政策,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完善土地政策,科學編制土地供應計劃,增加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完善財政政策,適當加大財政性資金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力度。要綜合運用政策措施,吸引企業和其他機構參與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要積極探索建立非營利機構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體制機制,形成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局面。
實現公共資源公平善用分配
習近平指出,保障房建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要好事辦好、真正使需要幫助的住房困難群眾受益,就必須加強管理,在準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規范機制,實現公共資源公平善用。要堅持公平分配,使該保障的群眾真正受益。對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行為進行有效治理依法依規處理,從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防范。
□專家解讀
處理“四個關系”
作為此次集體學習的講課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劉洪玉說:“總書記提出要處理好四個關系,就意味著我們目前還沒有很好地處理好這幾個重要關系,或者說在處理上述關系時有進一步探索、完善的空間。”
劉洪玉說,過去我們在推進住房市場化、社會化發展的過程中,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比較重視住房的經濟功能,崇尚市場力量的作用,不太重視住房的社會功能,忽視政府保障的作用,使住房問題越來越受社會各界關注。當然,反過來政府大包大攬,忽視市場的作用,也是不可持續的,就會遇到后面的兩個關系即需要與可能的關系與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關系。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長馮俊表示,住房問題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的一個側影。建設和完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均衡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四個關系的提出,對于解決住房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明確“總的方向”
改善住房條件、圓了“住房夢”,實現安居樂業,是現階段群眾最迫切的期盼。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陳飛說:“這為我國住房政策構架的完善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衛民表示,要滿足不同的住房需求,就要通過市場的手段,政府只是承擔基本保障。保障的歸保障,市場的歸市場。這一層關系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住房保障的主導作用、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