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訊(記者 楊奕)上海靜安地塊110億元成交、深圳新會展中心地塊310億元成交……當市場正在感嘆土地價格不斷刷新時,還有一個現象出現:今年標桿房企回歸一二線城市成為主流,拿地金額占比達到86.6%。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銷售額排名前50的標桿房企2016年拿地金額合計6198.73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為5367.26億元,占比高達86.6%。而在2015年同期,占比只有75%左右。
除了恒大、碧桂園、雅居樂、華夏幸福等企業之外,其他標桿房企已經接近全面一二線城市拿地。以保利地產為例,今年拿地總額為322.67億元,而在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已經達到281.71億元;萬科今年合計拿地金額353.67億元,其中在一二線城市花費了295.31億元拿地。不過,雖然恒大今年截至目前在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占比略低,占到60%左右,但是在日前恒大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恒大總裁夏海鈞明確表示,會積極回歸一二線城市。
由于眾多房企的熱情追捧,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價格已經迅速上漲,單價總價都突破市場的想象,尤其在一線城市和南京、廈門等熱點二線城市,土地成交樓面價超過在售物業均價已經接近常態。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依然努力回歸一二線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分化現象。庫存較少的一二線城市成了去庫存的主力軍,而庫存較多的三四線城市,依舊維持著緩慢的去化速度,全國庫存量70%左右在三四線城市。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房價數據來看,盡管絕大多數城市房價環比都出現上漲,但城市間漲幅差異仍然較大。上漲過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其房價漲幅遠高于其他城市,三線城市房價走勢相對平穩。
房地產市場的分化,在相關部門的文件中也有體現。9月6日,住建部官網發布了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確表示根據房地產市場分化的實際,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建立全國房地產庫存和交易監測平臺,形成常態化房地產市場監測機制。實施住宅用地分類供應管理,完善和落實差別化稅收、信貸政策。由于市場的分化現象,房企向一二線城市聚集目的是減小風險,而事實上也可能醞釀風險。“地價飛漲,房企未來運營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