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我們身邊存在的,遠不是拋售的幾處商業地產。
李嘉誠就在我們身邊羊胎素、板藍根、洗潔精、東北大米……這些產業組成了他龐大隱藏帝國的一部分。
李嘉誠畫上了一個價值約320億元人民幣的問號。
在近一個月時間里,他旗下公司在香港與內地連續拋售大型商業項目,總價高達約32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引發市場猜測其實,這些只是看得見的龐大商業計劃,在我們身邊,還隱藏著更大,離普通人更近的李嘉誠帝國。
比如李嘉誠在內地保健品領域,就擁有不小的話語權。
羊胎素、有機奶粉、專供孕婦食用的DHA產品,以及某些內地學生逢大考前常常吃的保健品,都有李嘉誠的產業。準確地說,這些產業都歸攏在和記黃埔旗下的和黃健寶保健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成立已超過10年。
求醫問藥時,有些常用藥,比如板藍根顆粒、復方丹參片,也有李嘉誠的影子。
和記黃埔旗下有專門的醫藥科技公司,在醫藥行業是不折不扣的“隱形大戶”,勢力覆蓋“北上廣”李嘉誠在北京與同仁堂合作,在上海開辦有上海和黃醫藥有限公司,在廣州與白云山醫藥合資建廠。
2004年時,李嘉誠明確定調:中藥將是和記黃埔的第六大支柱產業。緊跟著在2006年,李嘉誠就將他的醫藥公司名單,掛上了歐洲的倫敦交易所,成了筆跨國大生意。
另外一個巨頭雀巢公司就看中了李嘉誠在中藥產業上的判斷,更看中李嘉誠在中藥行業隱秘深耕多年的家底:和記黃埔的中藥材庫十分巨大,包括1200多種藥用植物的5萬種提取物。去年年底,雀巢第一次涉足中藥產業在此之前,這家瑞士公司也確實在嘗試做一些實驗,比如在嬰兒米粉中加入綠豆和蓮子,讓產品能“去火”。
雀巢現在與李嘉誠合伙開辦了一家公司,希望可以找到用中藥治療腸胃病的辦法。
總之,熱衷于進入醫藥行業,這一點李嘉誠與比爾·蓋茨的投資興趣很像。
除此之外,一個日化品牌白貓洗潔精,從2006年開始,就已經是李嘉誠的無形資產。2006年和記黃埔收購了白貓集團所持有的上海白貓有限公司80%的股份,共同組建上海和黃白貓有限公司,也就是“和黃白貓”。2009年4月,白貓集團又將“白貓”商標轉給和黃白貓,所以在市場上看到的“白貓”洗滌產品,已經蓋上了李嘉誠的烙印。
需要說明的是,“白貓”其實有兩個,另一個“白貓”是白貓股份,是一家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2010年已退市。其間兩只“白貓”烏龍不斷,引得和記黃埔的新聞發言人要不時澄清:這只白貓和李嘉誠沒關系。
李嘉誠在另一個時髦領域互聯網、IT行業的投資令人感覺距離感更小。
他投過facebook、skype,以及后來被蘋果公司買走的語音助手軟件Siri。投facebook的決策時間只花了五分鐘,而當時的facebook尚未營收。五年間,他手中所持的3%股權,回報率高達580%,據估計,他能從中賺得20多億美元。李嘉誠卻表示,在自己投資的新科技公司中,facebook賺得未必最多。
為他物色高科技企業的公司叫維港投資,專注于中早期科技類項目其操盤者正是五分鐘內說服李投facebook的周凱旋。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維港投資團隊成員只有四名,一貫低調,沒有官方網站,卻能憑其遍布全球的團隊,挖掘出一般人不易察覺的項目。
再往近了說,我們的“衣食住行”,也有“李嘉誠牌。”華南地區能吃到的東北大米,會有一部分來自和記黃埔在黑龍江的生產基地。《證券時報》曾經報道說,在中國入世前,李嘉誠受邀到黑龍江投資稻米,并于1998年成立合資企業,開發近150萬平方公里產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