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于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地方政府隱瞞收入823億元,違規補貼1261億元。其中的“貓膩”事件實不簡單,不禁讓人反思,燈飾照明行業又存在哪些“貓膩”呢?
燈飾照明行業存在哪些“貓膩” 你造嗎?
貓膩一:“山寨”品牌攪亂市場
據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的《LED專利趨勢分析報告》調查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LED專利訴訟案件高達20余起,海外企業對國內LED起訴案件多達20件。為何會有這么多專利案件的發生,這無疑是“山寨”品牌惹的禍。
前段時間,浙江某私企老板葉為群為了多賺錢,專門從小作坊進貨組裝,再貼上“美的”、“歐普”等大牌的標簽,公開在南京某裝飾城銷售這些山寨的燈具和浴霸等,導致大量的假冒偽劣電器流向附近省市。因為與客戶起爭執打了起來,報警后東窗事發。經過江蘇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鑒定,葉為群提供的“歐普”家電等產品均不合格。天津歐普公司也提供了相關證據,證實了葉為群的“歐普”系列產品、商標、外包裝等均為假冒。后來葉為群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檢方提起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