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打算在中國大干一場,落腳點是上海自貿區。雙方進行了一次規格頗高的簽約儀式,簽署了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的備忘錄。
電商網購持續升溫
會上傳出消息,今年9月底,亞馬遜將正式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國際貿易總部,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跨境貿易和跨境金融業務,該總部將成為亞馬遜全球業務的樞紐。上海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以及亞馬遜高層均有出席。
(網上購物的熱度就猶如女人們對奢侈品的癡迷)
有業內人士指出,Amazon目前有6000萬種商品。測試期間,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下單,貨品可直郵到中國,再到消費者手中,大概只需要7-10天。
同樣是在亞馬遜發布這則消息之后不久,媒體也披露國內一家主營家居產品的電商企業——美樂樂家居網,迎來一名“特殊”的客人。一位定居悉尼的顧客谷小姐通過網上交流在該網站上購買了一套價值12萬元的家居產品,其中還包括美國進口床墊,這次購物經歷不得不用“離奇”來形容。
兩則看似無關緊要的新聞消息在筆者看來卻暗藏玄機!一方面世界級電商巨頭扎根國內拓展業務渠道,之所以用“拓展”是因為亞馬遜此行主要是搭建跨境電商橋梁,將“港貨”直接通過電商渠道輸送到國內市場;另一方面,身處澳洲的華裔在購買自己的“剛需”商品時不惜“跨國追蹤”,根據媒體的報道推算,谷小姐購買的家居產品加上運費和關稅,在美樂樂官網價格也比在悉尼買劃算。
國內電商規模&交易兩翼齊飛
無論是亞馬遜高調來華,還是谷小姐越洋網購,折射出的盡是國內電商已經正在或已經開始扭轉消費們的習慣,網購已成廣泛趨勢的背景內涵。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5.6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30.1%。
而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更是超過6.37萬億元,同比增長為26.7%。如果說,10年前電子商務可能還是一個較為抽象和冷門的互聯網概念的話,那么1年前的“雙十一”天貓用350億的交易額徹底宣告了這個時代的到來。
在電子商務愈演愈烈的今天,網購的模式也在發生自我的基因重組和變化。從最開始的C2C到B2C再到如今頗為惹火的O2O、海淘,電商徹底顛覆了人們持有千年的商業活動形式。
北京一名熱衷網購的張先生表示,他常到網上“淘”一款保加利亞產的精油香水糖,網店代購可能需要一兩周時間,品牌、價格也參差不齊,但通過電商平臺,到貨時間可以縮短到3天,原產地采購也讓人更放心品質。
(美樂樂的做法從本質上其實也是亞馬遜做法的一種歸納)
熱度背后有“陰影”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的開篇為我們闡述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道理。同樣在電商這個圈子,日漸火爆的市場額和需求量的推動下,應該是步子大了,也有些“扯著蛋”!
從數據上看,中國網購市場發展速度超越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兩年前的雙十一,天貓的191億就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的最大網絡購物節“網絡星期一”的全年銷售額,躋身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網購市場。但是在高速增長的背后,也反映出來供應鏈條的扭曲畸形。
一方面,由于中國商品流通渠道過長,加上經濟長期存在“重生產,輕流通”的弊病,造成流通產業集中度不高,從全國銷售代理到省級銷售代理,再到市級銷售代理等,層層渠道,層層加價,扭曲了商品供應鏈,推高了商品價格;
二是中國物流成本過高所致。中國物流業發展滯后,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市場長期存在“重客流,輕物流”,使得物流專業化層次低。另外,中國道路發展也更多是“重建設,輕服務”,目前全球收費公路近70%在中國。一道道收費站,一次次推高商品價格,“掰彎”了供應鏈,導致商品價格20%至50%是運輸成本。
關鍵在于渠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跨區域的電商開始興起。上文提到的谷小姐的購物經歷則可以用以成例。據了解,美樂樂家居網在7月底宣布將銷售美國進口的床墊的業務,價格是國內線下渠道經銷商價格的二分之至三分之一。此舉還引起了一場傳統家居與電商家居曠日持久的論戰。
但是從行業現狀出發,美樂樂此舉則是用自己的方法搭建了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最短的渠道,壓縮了原代理商、經銷商堆壘的過長供應鏈,最大限度的讓消費者以低價格享受高端低價商品。
(渠道填充 重塑供應鏈)
當然對于電商的目前境遇,我們更多的還是應當揚長避短。因為在這個“網購燃燒的歲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失敗者,只有墨守成規的困守者,當然更多的還是需要意識超前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