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發展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如今,各行各業都在向互聯網靠攏,從日常小商品到房產,都在潛移默化的向電商行業轉變,那么作為陶瓷行業這樣的運輸相對吃力的產品來說,其電商之路似乎還沒有很好的辦法來解決,不知作為陶瓷CEO們對于電商有什么看法,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陶瓷CEO們如何看待電商?
謝岳榮:區域化電商是理想的電商模式
我理想的電商模式,要做區域化的電商,區域化的電商就是容易控制,一個可以解決一個跨區串貨的問題,既能夠保護市場,又能夠利用現有的平臺,我們現有網店,現有我們的專賣店這個平臺,利用我們自有的網絡平臺和現有的門店來做電商,但是僅僅是利用現有的自己的官方網站跟門店人流量是不夠的,如何通過跟第三方平臺的合作包括像門戶網站,包括齊家網這些專業的電商平臺來給我們做活動,使這個流量增加,這個是一個探討。
鮑杰軍:沒有大數據營銷如同大海撈針
作為建陶行業,在尋求如何嫁接到大數據浪潮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意識到,要擁抱這股浪潮,并不是簡單地把產品放在網上去銷售。大家對于電商的標準是銷售業績,如果其產品能在網上大賣,就說他的電商做得很好,如果在網上賣得不好,就說他不行。但是,作為建陶行業,在尋求如何嫁接到大數據的浪潮的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把產品放在網上去銷售。
目前,從建陶行業主要是通過經銷商、設計師和與房地產商合作等渠道來消化產品的。而在這種傳統模式之下,廠家跟終端消費者的溝通是不通暢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好為我們與客戶之間的直接溝通創造了機會。
何干:電商不急于求成搭建自有平臺
何干介紹:金意陶內部正在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與外部電商平臺相結合以更好的發展電商渠道。做互聯網和做品牌是一樣的,不能急于求成,必須一步一步的走穩走好,把數據庫、流程、與消費者的互動能力都做好才是成功的,擁有自己的電商平臺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品牌和服務消費者。
馮紅健:電商是量身定制的模式
電商潮已經引爆,對企業真正的影響在于,互聯網的介入,打破了傳統研、產、銷一體化的格局,通過降低成本,三者得以相互獨立。
“我覺得作為中高端陶瓷企業,電商是量身定制的模式。”馮紅健表示,電商時代是定制的時代,一定會到來的,更重要的是,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互動互享,經銷商、消費者、設計師和地產商在這里互動,從而達到未來個性化的需求。“現在陶瓷廠家發展電商不一定是開網店,而是通過搭建和客戶交流的平臺,一步步走下去,也許十年、八年,也許五年走到真正完全嶄新的時代,實現陶瓷企業的量身定制。”
李志林:互聯網不等于電子商務
互聯網不等于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不等于在淘寶開店,這一觀點得到了李志林的贊同。他認為,最好的模式,是能夠讓企業賺到錢的模式,而非拘泥于在天貓等大型電商平臺上艱苦求存。
陳賢偉:“玩”電商的同時完善傳統渠道
在陳賢偉看來,電商并非目的,而是一種渠道,通過運用互聯網工具完善企業的供應鏈條,完成渠道下沉,在“玩”電商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傳統渠道。“我認為O2O模式是最適合的,例如電子商務是不影響鷹牌瓷磚600多個店的,甚至可以通過電商來引客流到實體店交易,經銷商可以賺更多的金錢、做更多的服務。”
葉永楷:學會利用大數據去挖掘背后的商機
我認為佛山作為制造業大市,在電商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商品交易的核心是產品,好的產品是企業成功的基石。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傳統制造業如何與電商平臺接軌。但傳統制造業做電商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一味燒錢。既要學會利用大數據去挖掘背后的商機,還要重視品牌的作用,產品的核心是品牌,營銷的核心也是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酒香也須常吆喝”
在線上做品牌和在線下做品牌,都是為企業和產品做品牌,發揮品牌的最大價值。所以傳統制造業在電商之路上,要一邊利用品牌原有的通路與影響力,探索電商之門,同時用不同的推廣手段擴大品牌的線上影響力,成為線上線下的高知名度的企業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