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中藥材天地網剛剛發布的“2013年11月中藥原材料主要市場價格監測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價格相比,本月漲價品種有664個,占總量52%。其中,漲幅在50%-100%的中藥材就有128種之多。
近兩年,中藥材價格上漲趨勢一直延續,特別是名貴中藥材更是漲勢迅猛。在中藥材低水平種植泛濫、大量低劣藥材沖擊市場的今天,中藥材的“功效”成為稀缺資源,出現野生藥材奇貨可居、道地中藥更是價比黃金的現象。
名貴中藥雖然價格漲勢兇猛,但仍然有價有市,甚至出現越貴越搶的現象。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更注意藥材的功效,道地藥材越來越搶手。記者走訪國內數家藥材市場發現,“道地”的中藥材身價倍增,1克產地西藏的冬蟲夏草售價400元,1公斤要40萬元;1克產自吉林的市檢野山參售價690元,1公斤要69萬元。而山東產的東阿阿膠每斤的價格也超過其他品牌,就是因為東阿阿膠是全國阿膠行業唯一的道地藥材生產示范基地。
為什么道地藥材要貴過普通中藥材?因為二者的功效相差很大。
中藥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說。早在《神農本草經·序錄》中,對于藥物產地選擇就有:“土地所生,真偽陳新”的論述。因此中藥產地是否適宜,對于藥材質量的影響是很重要的。產于浙江的貝母叫浙貝母,長于清肺祛痰,適用于痰熱蘊肺之咳嗽。而產于四川的川貝母,長于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虛勞咳嗽。
以山東的東阿阿膠為例,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近幾年各大藥企看好進補市場,紛紛上馬生產阿膠,但并不是驢皮熬成了膠就叫阿膠,產地與工藝至關重要,道理就像離開了茅臺鎮就生產不出茅臺酒一樣。國醫大師王綿之就曾說過:“阿膠就是阿膠,它是因得到阿井水煉制而成,驢皮膠就是驢皮膠,它們是有區別的。”
東興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認為,來源稀少,療效確切且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名貴中藥是未來價格成長性最為確定的品種,這類中藥約占常用藥材數量的 5%左右,因其療效顯著,價格較高,應用歷史悠久,深受國人的青睞。東阿阿膠也是因為道地而廣受消費者青睞的名貴中藥,其根本原因是東阿水、純驢皮,加之國家級保密工藝,使東阿阿膠具備了同類產品無可比擬的道地功效價值。
1981年,衛生部、國家醫藥管理局及國家工商管理局在關于貴重藥材品種的通知中,將麝香、牛黃、人參、阿膠等 34 種歸為貴重藥材,而阿膠是其中唯一的加工類貴重藥材。今冬,在《中國中醫藥報》一項以“秋冬進補”為主題的調查報告顯示,十一位國醫大師和十位頂級省中醫院院長分別以100%和90%的比例推薦膏方用膠首選東阿阿膠。
顯然,在業內權威人士眼中,東阿阿膠在膏方中的地位難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