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賴的“國醫大師”寥寥無幾,而各地中醫院狀況也不理想。多位中醫界人士表示,當前,中醫院逐利沖動強烈,由于西醫檢查、西藥價格貴利潤高,很多中醫更愿意用西藥給病人看病,中醫藥成了輔助。
不止是中醫院“西化”嚴重,目前中醫人才教育也不樂觀。陳其廣對全國中醫院校學生進行調查后發現:很多考上中醫高校的學生并非真正熱愛中醫,而是這些學校好考;上了中醫專業的,要學大量西醫、英語等,真正用在中醫學業時間不足一半;畢業后從事中醫門診的,為了給醫院和個人爭取更多經濟利益,開的更多的是西藥方。
“傳統中醫的根在民間,但很多民間中醫"高人"行醫處境尷尬。”多位中醫界人士告訴記者,“現行的執業醫師法、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和醫療市場的過度商業化,對中醫發展都很不利。”
“典型的民間中醫醫生,處于無校、無廟、無照的狀態。”陳其廣說,這些人大多是祖傳或師承的技藝,沒有正規院校學歷,并且大都是個人行醫,沒有所屬的醫療機構。關鍵是無法獲得正規執業醫師資格。
田康立告訴記者,運城市傳統中醫基礎較好,從事中醫藥工作15年以上的民間人士有三四千人,執業醫師法1999年施行后,這些人由于學歷、機構等因素制約,無法獲得執業資格,就變為了非法行醫。“但這些民間中醫的確為周圍老百姓求醫問藥解決了很大問題。”
名中醫有了地位 假大師就沒了市場
專家表示,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世界醫學界的瑰寶,應通過提高公眾中醫素養、打擊醫療欺詐、改進中醫院校人才培養、扶持民間中醫人才等多種措施,助推中醫健康發展。
“對打著中醫旗號招搖撞騙、非法斂財的行為要進行整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說,目前追究機制、處罰力度明顯不足,很多事件都不了了之,讓假大師逍遙法外。應該采取措施,加大處罰力度,凈化中醫市場。
普及中醫知識、提高健康素養是提高公眾鑒別力、防止上當受騙的根本途徑。陳其廣、曹東義等專家說,應以平常心對待中醫,改變“西醫看不了的病才去看中醫”的醫療習慣,防止對中醫的期望值過高,結果造成失望過多,加重對中醫的誤解。
“名中醫有了地位,假大師就沒了市場。”曹東義認為,各地應加大對當地權威中醫人才的宣傳推廣力度,讓名中醫走上前臺,被公眾熟知;同時,要甄別、扶持那些確有技藝、規矩行醫的民間中醫人士,給他們以應有的尊重,納入正常管理渠道。
田康立說,當前,中醫類別師承人員和確有專長的民間中醫人才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門檻很高,程序繁瑣,導致很多人無法參加全國考試。“當務之急是降低門檻,讓確有才能的民間中醫"浮出水面",摘掉"非法行醫"的帽子,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