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公布數據的基礎上初步計算得出,醫保基金的累計結存已超過9000億元。對于總額中規模巨大但卻封閉管理的個人賬戶資金,有專家認為,個人賬戶既不能有效分散醫療費用風險,使用效率低下,又導致賬戶濫用惡性膨脹,取消個人賬戶應是大勢所趨。
《2013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快報數據》顯示,當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8173.7億元,基金支出6801.1億元。因此,若不考慮少量利息和其他收入,2013年醫保基金結余約為1373億元。據人社部數據,2014年1-2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249.5億元,基金支出1064.1億元,兩者差額185億元。此外,2012年末城鎮基本醫療累計結存7644億元。若將這一數值與上述兩項差額相加,可初步計算出醫保基金至今年2月末的結余已經達到9202億元。據了解,準確的統計數字將在后續公布的《2013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披露。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基金規模膨脹的趨勢很可能延續: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到今年年末,我國醫保總結余預計將達10751億元。
對于如此大規模的資金結余,有專家認為,一方面基金面臨著保值增值的問題,更值得注意的是,醫保個人賬戶封閉導致的資金大量沉淀,是醫保基金運行效率不高的表現。
“新醫改以來,參保人數在迅速擴大,基金規模也在增長,制度總體運行平穩。”對于醫保基金結存問題,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曾表示,在2012年醫保基金累計結存中,個人賬戶占總結存數的40%左右,積累達到2697億元。
但對目前規模可能已超過3000億的個人賬戶資金,全國大部分地區實行封閉管理,只允許用于在定點醫院、藥店看病買藥。看著賬戶上的錢成為看得見用不成的“死錢”,一些參保人會利用多種渠道花掉,因而濫用醫保卡購買日用品,甚至套現的情況時有發生,且屢禁不止。
“當初之所以設立個人賬戶,主要用意在于通過強制儲蓄,積累資金。然而,醫保制度運行至今‘統賬結合’模式對于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效率的負面作用日益明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醫保個人賬戶目前存在化解風險能力弱、大量結余、利用率低和參保者過度使用等問題。
“個人賬戶不是一個風險分擔機制,只能專款專用,不能共濟使用,浪費了保費資源。”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認為,有必要取消個人賬戶,全部納入統籌基金,這樣能夠進一步擴大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比例,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社會互助共濟作用。
中國社科院專家鄭秉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個人賬戶的存在,導致了賬戶濫用的惡性膨脹,分散了醫保制度的資金統籌能力。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醫保資金都是納入社會統籌的,并無個人賬戶設置,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共濟作用。“從這個角度而言,取消個人賬戶是大勢所趨。”據新華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