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臨產擔架卻進不了電梯,擔架員花半小時抬下25樓,記者實測小區電梯,10部中9部“肚量小”。8月11日,本報報道“武漢多數住宅電梯放不下擔架”,引起廣泛關注。
熱心讀者紛紛支招:“可不可以讓這位孕婦直接躺進電梯,下樓后再上擔架?”,“要不用床單把患者抬進電梯?”有人擔憂,“電梯進不了,急救人員如何見招拆招?”
亂動羊水可能“井噴”
今年6月,家住友誼路某住宅小區25樓的李女士突然破水,由于擔架擠不進電梯,擔架員只得逐層將她抬下樓。
市急救中心漢口急救站醫生潘軍參與了這次行動。他回憶,當時孕婦羊水浸透床單,已經有了宮縮的表現,必須嚴格“制動”。
他介紹,羊水是胎兒的“生命之水”,羊膜破裂后站立或行走,都會加速羊水的流失,進而導致胎盤與子宮剝離,胎兒缺血缺氧窒息。因此,針對孕婦破水,運送時應采取“臀高位”,通常做法是將孕婦抬上擔架后,在其臀部墊個枕頭。
用床單將患者“兜”進電梯的做法同樣不可行,這種體位會對孕婦腹部造成擠壓,加速胎兒的娩出。此外,破水后胎頭入盆,有可能堵住宮頸,減緩羊水外溢,短時間內對孕婦形成一種保護,這時任何不恰當的挪動,都有可能導致羊水“井噴”。
椅子床單成臨時擔架
市急救中心急救科長陳歡介紹,碰上擔架進不了電梯,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急救人員通常會用繩子將病人“綁”在擔架上,以一定角度斜立在電梯里。采取何種體位搬運患者,要視病情而定。
比如運送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衰病人,可“就地取材”找一把躺椅或凳子,用床單或毛巾被將患者固定好,抬著椅子上電梯。
他說,市急救中心接診的呼吸系統病患,以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為主,坐立位有助于改善呼吸狀況。而心衰病人采取坐立位,有利于減少回血量,減輕心臟負荷。平時,急救人員使用擔架運送此類病人,也會用枕頭被褥等將其背部墊高。
多發骨折只能硬抬下來
兩年前,陳歡參與了一名多發性骨折患者的搶救。一棟即將竣工的住宅樓,正在作業的工人從兩米多高的腳手架上失足跌落,撞在下方水管管道上,造成肋骨、上肢和下肢多發性骨折。事發地點在20樓,急救人員乘電梯上去,只用了十幾秒鐘,抬著傷者下來,用了近半個小時。
“這種情況下,無論將擔架斜立在電梯里,還是把患者固定在椅子上,都會對其造成二次傷害。”陳歡說,要保證患者安全只得采取笨辦法,用擔架抬著走樓梯。
孕產婦和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的轉運,同樣如此。他說,重度腦外傷通常伴隨著腦水腫,平放有助于緩解水腫,防止病情加重。孕產婦求助多因臨產或出現先兆流產,無論屬于哪一種情況,轉運過程都強調平穩,避免傾斜。標準的體位是令孕產婦平躺在擔架上,兩腿拱起,盡量將其臀部墊高。
別讓樓道雜物擋住生命通道
潘軍提醒,市民呼叫120時,應提供盡可能準確的信息,具體到患者有沒有呼吸困難的癥狀,救護車應從小區幾號門進入,電梯能否容納擔架進入等。家屬盡可能到小區門口引導,以便于縮短尋找時間。
其次,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的過程中,家屬應將急救通道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如果應急通道缺少照明,還應準備好手電。
一個急救單元包括一名司機、一名醫生和兩名擔架員,其中司機需要調度車輛,而急救醫生很多是身單力薄的女性,確定能夠搬運病人的,只有兩個擔架員,碰上電梯停運或不能容納擔架,就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因此應盡可能多找幫手。
此外,家屬還可趕在急救人員到達以前,給患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針對有心衰和哮喘史的病人,盡可能讓他坐著或靠在床上,有輪椅的可先行將其扶到輪椅上;針對昏迷和醉酒病人,應令其側臥,清理口鼻中的異物;針對出血病人,用衛生巾或干凈的毛巾,在患處壓迫止血。
記者武葉 通訊員張麗 羅雙平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