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12月18日報道,因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中烤羊肉串的劇情做“綁架烤羊”游戲,今年4月6日,江蘇兩個孩子被同伴綁在樹上點火燒成重傷。日前,法院做出一審宣判,確定被告兒童的法定監護人賠償原告損失的60%,該動畫片制作公司承擔原告損失的15%,另外25%的損失責任由原告監護人自行承擔。
用平底鍋打人、把小伙伴綁在樹上烤……一些動畫片中暴力、血腥、恐怖的情節和畫面有著驚人的出鏡率。有人做過統計:在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鍋砸過9544次,喜羊羊被煮過839次。在動畫片《熊出沒》中,10分鐘里有21句臟話,人物“光頭強”整天叫囂“臭狗熊,我要砍死你”。
動畫片中的情節與理念,越來越影響到孩子。在受眾眼里,媒體所呈現的內容很可能被認為是現實生活的鏡像式反映,有人寄望于從中找尋價值和意義,未成年人更容易借助榜樣定位,嘗試角色扮演。他們因好奇模仿可能招致傷害,也正在引起各方關注。
而時下,以電視、網絡為代表的媒體類型中,一些暴力、粗俗、不文明內容充斥。一些網站的頁面上閃動著粗俗至極、不堪入目的廣告內容,影視劇中不時出現的曖昧場景、色情鏡頭,以及對吸煙、酗酒及暴力手段、犯罪細節的過度渲染……“很黃很暴力”的內容尤其與公眾對動畫片本該純潔向善的定位和期待格格不入。
在“模仿綁架烤羊致傷”案發生不久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國產動畫片內容審查的緊急通知》,一些國產動畫片也因涉及暴力、危險情節、不文明語言等因素被責令整改。整改后,除對情節內容作了適當修改外,還在播出有可能被模仿的情節和畫面時,加上了“動畫情節切勿模仿”的字幕提示。事后的亡羊補牢當然值得肯定,但如何從源頭上避免更多人受到暗示、讓傷人害己的悲劇不再重演?
影視制作公司應首先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在提升劇目自身創意和吸引力、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兼顧情節內容的潛在影響,重視劇目播出的社會效益。今年10月,多家動畫制作和播出機構曾聯合發出號召全行業承諾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的動畫片的倡議,期待這樣的行業自律能漸成氣候,形成良好的行業風尚。
網絡、電臺、電視臺等各級各類媒體,應嚴把審查關口,制定嚴格的準入機制和審查程序,做到有底線有原則,不能打著振興國產劇目的幌子擅自降低準入門檻,真正為受眾提供值得信任的傳播平臺。
這方面,國外可資借鑒的經驗不少,比如韓國設有“媒體分級委員會”,將動畫分為全年齡、12歲以上、15歲以上與18歲以上幾個級別;日本除了將動畫按年齡、性別細分之外,還按播出時段分類為全日時段動畫和深夜動畫。值得欣慰的是,有媒體報道,我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年內將出臺國產動畫片內容標準,對暴力、低俗、危險情節和不文明語言做出嚴格限制。
努力摒棄媒介暴力“模板”,讓影視領域回歸純凈,為未成年人提供優秀向上的文藝作品,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