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民校“小升初"筆試最后一年。 畢一民 郭智軍 攝
今年民辦“小升初”究竟能否筆試?經過幾個月的討論和多次的民意征集,廣州市教育局昨日正式表態,“小升初”免筆試招生將有一年過渡期,今年仍將允許民校采取筆試招生。
廣州市教育局表示,暫緩實行一方面是由于市內不少民辦學校仍不具備網上統一報名、監督等條件,民校多年來依賴“一張卷”來選拔,對于免筆試后如何自主招生仍需要時間進行探索。另一方面,從目前征集到的意見來看,仍沒有成熟可行的方案,因此設一年過渡穩妥推進。
值得關注的是,市教育局仍要求民辦學校在今年招生中做到“三公開”,包括公開招生計劃、預錄取和最終錄取名單。此外,今年民辦學校招生依然將要求在同一天內進行,避免學生疲于趕考。
自去年10月,廣州市教育局透露了民辦學校招生將取消筆試的“風聲”后,社會的討論便持續高溫。為此,市教育局先后在去年12月17日、26日兩次通過教育局和媒體征集社會意見。據統計,在意見征集期內共征集到347條意見,其中包含3個較為具體的方案性意見。
從歸納整理的結果來看,市民的意見涉及報名、面試、社會監督、過渡期、“五公開”如何把握等多個方面。“市民的很多意見對我們有所啟發,如采用小組面試、采用網上統一報名、設立第三方家長監督力量等。”廣州市教育局民辦教育處處長黃雪紅坦言,其中的部分意見與法律、政策有矛盾,如派位直升、取消民校等觸及教育體制改革和民辦教育法規,不能實現;面試采取心理測試、測智商等同樣不可行。
“到目前,我們仍未收到全面可行的方案,由于免筆試招生打破民辦學校原有的方案,因此,如何公正公平地實施方案仍需進一步研究。”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江東稱,為了穩妥推進,2014年民辦學校“小升初”招生仍按以往的招生方式進行,即今年仍可以筆試選拔,2015年起將全面實行面談招生。
江東表示,雖然今年不以面談招生,但此前提出的招生“五公開”要求,今年也必須實行其中三項:包括公開招生計劃數、預錄取名單和最終錄取名單,其中,預錄取名單須多于計劃數20%予以公布。此外,今年民辦學校招生依然將要求在小學畢業考后進行,須在同一天內開考,具體由民辦學校自行決定當天的考試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江東透露,明年實施免試新政后,公辦外國語學校和民辦學校招生都將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避免學生疲于趕考。在報考機會上,將給予學生至少2個,最多4個選擇機會。“公辦電腦派位作為‘兜底’是必須保證的,此外,學生還能選擇市屬、區屬公辦外國語學校各一所,還可以選擇報考民辦學校。”
■聚焦
為何仍允許筆試招生?
市教育局:民校無面試經驗,教育部門暫缺成熟方案
事實上,國家和省里都要求“小升初”免筆試招生,廣州調研近半年,為何最終仍決定延緩一年執行?
“每個改革都需要看是否具備了這些條件,雖然免試招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但不是每所民辦學校都具有公辦學校免筆試招生的充分條件。”江東舉例,民辦學校面試招生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民校是否有辦法來凈化招生的環境等等?“從考試到免試是一個很大的跨越,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市內民校從來就沒有面談招生的經驗,而教育部門也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方案。江東表示,民校在招生過程中,一直是依賴“一張紙”考試,在選拔方面顯得很簡單,沒有探索面試招生的經驗。所以下一步很值得用一段時間進行探索。
廣州市民辦教育協會會長梁澤銘表示,如何應對免試招生,重點要解決公正的問題,但民辦學校在思想、形式、措辭上還沒有準備得很充分,不少校長紛紛通過郵件和電話詢問能否設置過渡期,讓他們進行探索和研究,盡可能把公正的問題解決好。利用這一年的過渡期,民校將向公校吸取經驗,制定免試招生的完整方案。
“招生對于學校來說是十分具體的,比如如何淘汰,比例怎樣,都要進行詳細的考慮。面試招生后出現的走后門現象他們也預見到了,所以強烈希望有一個過渡期保持平穩,穩妥地把改革推進,不要造成混亂。
江東還表示,目前社會對于“小升初”的招生行為是否違規仍不明確,下一步將會列出16條違規招生行為和處罰條例,在面談招生實施前,先建立良好的招生秩序。
■各方意見
三套方案有參考價值
盡管征集的方案目前沒有被完整采納,但廣州市教育局多位負責人都表示,征集的意見中有三套方案型意見頗為詳盡,對明年新政的設置也有不少啟發。
據了解,這三套方案的最相似處都是要求學生統一進行網上報名,通過搖珠決定面試名單。大致步驟包括:第一步,預報名:擇校報名(含外國語學校及民校)統一在教育部門指定網站上提前進行。各校最終錄取學生必須從中產生,教育局以此發放學籍。
第二步,確定正式報名名單。各校對網上報名學生提前進行篩選,通過學生手冊、簡歷等,最終確定相當于招生計劃兩倍、但不少于1000人的正式報名名單。
第三步,確定進入面試名單。對1000人的正式報名進行公開搖珠,全體家長參與,教育部門派人監督。最后按照1:1.5的比例確定面試名單。預報名人數不足招生數兩倍的學校,直接搖珠產生錄取名單。第四步則是面試及錄取。
其中,有方案建議,小學畢業考試前,由區、縣教育部門會同民辦教育協會對進入面談的學生名單進行隨機編號,制作 面談證。面談證只有號碼,沒有其他信息。學生面談當天才憑身份證換取面談證,面談結束后老師立即在面談證上打分,以確保面談的老師不了解學生的名字等信息。而且,面談的全過程都要在教育部門、民辦教育協會和社會人士的監督下進行。
還有家長建議,廣州可參考香港“小升初”的做法,民校拿出一定比例用以電腦派位。江東回應,香港與廣州的情況不同,香港的初中以民辦為主,當地政府購買了大量的民辦學位,因此電腦派位得以實現。“兩地初中在辦學要求上不一樣,因此很難參考。”
至于廣州是否能實行購買學位?江東認為,購買學位一方面涉及資金量大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公辦學校是否缺學位。“實際上,廣州公辦學校目前并不缺學位,因此沒有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的必要。”
江東表示,向社會征集的意見很多有創新之處,但最后的實施方案如何,還要進一步研究考慮。而民辦“小升初”免筆試如何實現,最終方案還待明年公布。(記者/畢嘉琪 通訊員/穗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