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教育部門在今年6月16日向各鎮、街道辦事處發出文件《關于撤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前班的函》,要求惠城區今年秋季全面撤銷所有在小學(含民辦學校)設立學前班。據《南方日報·惠州觀察》報道,在惠城區比較偏遠的農村,不能開辦幼兒園的,且學校用房比較充裕的,有46個點設立中心幼兒園分教點幼兒班,解決附近農村孩子的幼兒教育問題。
學費貴?要有合理定價機制
學前教育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教育投入份額應有效保證,并適當向基礎薄弱的農村傾斜,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家長最為關心保教費的收取標準,需要建立科學的定價機制,幼兒園各項支出應及時公開。
此外,對于幼兒園營養餐,除信息公開外,應在食譜制定、原料采購等環節邀請家長代表現場參觀,便于監督,確保孩子吃得安全。 袁斗成
取消學前教育,民眾的意見集中在“學費貴”和“入學難”,幼兒園學位緊張,優質的幼教資源更是稀缺。在生源充足的情況下,學費自然水漲船高。目前政府既沒有出臺相對完善的教育成本核算系統,也沒有對幼兒園的盈利空間作出規定,管理和調控的缺失使教育落入了市場機制。但教育不能完全市場化,政府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并合理布局,另一方面應積極規范民辦幼兒園發展,任由幼兒園學費暴漲,目前的補貼措施相對范圍有限,難以滿足市民的普遍訴求。 劉林
入園難?加強普惠性,提高幼師待遇
要利用將學前班撤銷之機,完善公辦幼兒園、民辦平價幼兒園的管理模式和普惠性收費政策。完善資助貧困家庭、留守兒童入園優惠等政策,重點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園難問題,在制度設計上確保每個孩子都有入學資格和權利,并逐步實現從初級要求的“人人有學上”,到“人人上好學”的轉變。喬建平
由于義務教育不涵蓋學前教育,無論在投入還是在管理上都較為薄弱,不少市民發出了孩子上大學易、上幼兒園難的感慨。隨著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上幼兒園難的局面或許還會更加嚴重。職能部門在完善硬件質量的同時還要千方百計提高軟件質量,重視幼師教育,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幼師行列,特別是為農村幼師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讓農村幼兒園能吸引并留得住優秀人才。對于民辦幼兒園,一方面要為經營者減負,另一方面也要加強管理,把各種不良現象消除在萌芽狀態。 朱慧松
小學化?幼兒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分教點幼兒班是否真的能脫胎換骨“去小學化”值得擔憂。首先,小班額是幼兒園明顯的特征,而分教點的師資力量有限,很難滿足小班額教學;其次,分教點遠離中心幼兒園,很難接受到中心幼兒園的管理,很可能沿襲原來的學前班教學方法和方式;最后,分教點是為附屬小學提供生源的,附屬小學和孩子家長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無疑會給半獨立的分教點施壓,督促分教點還原成“小學化”教學。教育管理部門應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材上加大監督力度,防止幼兒班“小學化”。 黃齊超
盧梭曾說過:教育必須順其自然天性,否則必然導致本性斷傷。時至今日,拔苗助長的事依舊存在。幼兒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而我們往往急于求成。“強制學習”貌似為孩子著想,暗地里卻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以致幼兒時期應培育的品質不得不放在大學里:從排隊打飯,到分享快樂、勇敢面對挫折等。北京郵電大學趙玉平教授對此曾總結為:當速成成為大家的夢想,浮躁就會成為每個人的問題。學前教育,應讓兒童們“撒著歡兒”沐浴陽光雨露中健康成長。 肖建國
銜接難?做好配套可保證平穩過渡
以往一年級教學基本上是按學前班的認知能力設計教學內容。學前班取消后,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將出現更明顯分層,如何教學才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是學校教育繞不過的問題。讀了正規幼兒園與只讀幼兒園分教點的、沒去讀幼兒園分教點的,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將拉大。惠城區教育部門,應要求各小學的起始年級各科教學堅持從零起步,杜絕拔高起點和增加教學難度,必要時,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基礎適當延長教學時間。 邵留生
已上過大班的幼兒,和原中班的孩子相比,年齡大一些,接受能力也更強,重新上大班后可以適當縮短在園時間,采用半日制、計時制等多種早期教育形式,讓其有時間學習其他內容。同時,要降低大班收費。原來的小學學前班和幼兒園大班比起來,收費要低得多。要從總體上降低幼兒園尤其是大班收費標準,以減輕幼兒所在家庭負擔。謝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