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個讓自己“沉下來”的方法——“靜心功”。
“靜心功”很簡單,照著下面的方法做就可以(具體手勢可見視頻)。
步驟一: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無名指根部,然后把右手拇指插入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根部之間,雙手交疊相握。
步驟二:舌頭輕抵上顎。
步驟三:輕輕閉眼,但要似閉非閉。
步驟四:想象自己正看向自己的眉心,氣沉丹田。嘗試摒除雜念,心里默念:我現在全身放松,完完全全放松。心,很靜很靜。
步驟五:可以把手放在桌子,抵在自己前額上,人伏在桌面上休息。也可以坐下后,把手放在腹部,也可以躺在床上。
每次練習5到10分鐘。多嘗試“靜心功”,有很多好處,給自己徹底的休息,有助于克服失眠,消除不良情緒,提高注意力。
考試時轉筆不一定是開小差
平時,經常有男士說,工作要打開思路,習慣先抽一支煙。似乎煙與打開思路有著直接的聯系。
其實,根據心理學的神經鏈接學說,應該是抽煙這一動作,與打開思路形成了神經鏈接關系,成為一部分男士進入工作最佳狀態的“心理開關”。
有的家長抱怨,孩子有個很壞的習慣,上課考試做作業,手里總是拿著一支筆,轉個不停。
如果孩子轉筆的時候,眼睛一直在看著筆,那是一種分心。但如果他在考試時,一邊閱卷,一邊下意識轉筆,這或許意味著,“轉筆”這一動作,正是這個孩子進入最佳思維狀態的“心理開關”。
孩子可以嘗試尋找、建立屬于自己的“心理開關”。
粗心不是靠批評就能消除的
有時候,學生喜歡以“粗心馬虎”為借口。其實,是自己不重視。90%以上的考生或多或少有粗心馬虎引起的錯誤。
粗心馬虎的原因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樣單一,應對方法也不同。
原因一:心不靜,面對高考中考,有壓力,做不完的題目,每天很累,心不夠靜。
原因二:手眼腦不同步。有些孩子考后經常抱怨“我當時腦子里明明想的是答案A,最后怎么寫到卷子上是B呢”,“哎呀,這道題我怎么會抄錯呢”。
現在的孩子由于從小看電視多,看動態畫面多,形成了一種“青蛙眼”——看動態事物,靈敏度很高,但對細小、靜止的事物,或靜不下心觀察,或視而不見,或區分度不高,導致考試中,容易看錯數字看錯符號。
這類問題不是簡單的批評責罵能解決的,最好通過訓練的方式加以解決。
心不靜的孩子,多做做“靜心功”,眼腦手不協調的孩子,要多進行協調性訓練,可以是家長對其進行訓練,也可以咨詢專業的心理專家。
除此之外,有的孩子還要改變“直線思維模式”,訓練自己多元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