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村辦“校車”為何成為家長心病

村辦“校車”為何成為家長心病

2014-01-16 08:55: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1月9日下午5時,天色漸暗,一輛載滿學生的綠色中巴車沿著村道駛入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北溝村村頭,50多歲的村民劉文進像往常一樣,放下手中的農活,來到村道旁等待放學的孩子們回家。可全車孩子都下來了,卻始終不見孫子劉紹海和孫女劉俐萍的身影。這讓老劉急出一身冷汗。

  半小時后,劉文進騎著電動車趕到黎塘鎮第五完全小學(以下簡稱“黎塘鎮五小”)時發現,孫子和另外10余名孩子還在學校,被“校車”給落下了。

  這不是村里的“校車”第一次丟孩子了。自從2010年村里的孩子紛紛去黎塘鎮五小念書以來,接送孩子上下學就成了北溝村家長們的一塊心病。

  “從學校走回家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累,而且特別害怕路上有壞人。”在黎塘鎮五小念六年級的北溝村學生鄧琪說,她的班上一共49人,其中一半都來自北溝村。盡管連接兩個村莊的道路早已進行了水泥硬化,但大馬路上疾馳的貨車、蜿蜒曲折的鄉道,以及路邊大片比成年人還高的甘蔗田,都讓家長們對孩子的上下學安全擔憂不已。

  學校沒有提供校車接送孩子,村里一個名叫鄧春光的老司機便當起了熱心人,通過口頭協議跟當地公交公司的熟人租了一輛小型巴士,專門負責接送村里的小學生上下學,一天來回4趟,每個學生每學期要交車費140元。由于一輛車無法容納全村60余名小學生,鄧春光很快又加租了一輛中巴車,學生每學期的車費也相應漲到了300元。

  除了要花上一大筆車費,更讓村民頭痛的是這幾輛村辦“校車”由于并沒有嚴格的書面合同約束,發車時間不固定、漏發班車的事時有發生,有時本該由兩輛車接送的學生不得不擠在一輛車上回家。

  為了不錯過搭車,北溝村村民鄧活承每天早上5點就得摸黑起床為兩個孫子做早飯,并催孩子們起床。想到孩子正處于長身體的時候卻不能多睡會兒,老鄧就連連嘆氣。

  2013年秋季學期,一起因中巴車沒來接導致學生集體走路回家的事件,讓黎塘鎮五小的校長吳小英注意到了這輛往返于學校和北溝村之間的村辦“校車”。

  “因為不是(政府委托的)校車,我們不好直接管。”吳校長說,為了保證學生安全上學放學,她再三對學生強調,如果碰到中巴車沒來接的情況,需及時向老師報告,老師會通知家長來校接,或是安排車輛送學生回家。

  吳校長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北溝村的學校是在2012年8月27日撤點并校的。由于黎塘鎮五小的辦學規模和師資比較集中,早在撤點并校之前,部分北溝村家長就已經把孩子送到黎塘鎮五小上學。撤點并校后的黎塘鎮五小共吸納了來自周圍三個村的學生,其中,北溝村離學校最遠。

  日益高昂的交通費用無形中增加了農村孩子上學的負擔,但目前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作為校長,吳小英曾算過一筆賬,截至2013年12月,該校需要乘車上下學的學生共122名,按照每天8元的車費標準,一年230天就得花費224480元,而黎塘鎮五小每年從政府領到的用來支持學校辦公運轉的公用經費加起來才79750元。

  吳小英表示這筆費用太大,學校不可能自行承擔。但是讓學生家長出錢自辦“校車”,一方面增加了他們的負擔,另一方面管理也難以規范、安全隱患大。為此,2013年12月,學校作出了預算計劃報表,并遞交縣教育局申請自治區填補資金,至于這筆經費能不能劃撥下來,吳小英也不得而知。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高密市| 天峨县| 浙江省| 明星| 宝清县| 镇宁| 南丹县| 肃宁县| 荔浦县| 延津县| 西畴县| 浦东新区| 潮州市| 吉水县| 阿图什市| 吐鲁番市| 泰宁县| 慈利县| 滨州市| 郓城县| 大庆市| 息烽县| 米泉市| 获嘉县| 延长县| 鲁山县| 龙井市| 长武县| 石狮市| 罗山县| 类乌齐县| 南江县| 临江市| 灌南县| 丹江口市| 西充县| 安康市| 张家界市| 洪江市|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