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月是周揚在大學階段的最后一個暑假,同學們幾乎都在忙著實習、備戰考研,可他卻想抓住大學的“尾巴”做一件瘋狂的事——騎行西藏。
6月18日,他和兩名隊友一塊兒從成都出發。去往拉薩的路并不平坦,一路上波折不斷。
7月14日,離目的地拉薩只差400公里了,又出意外了……
6.18 第一天
不熟悉路況
連夜趕路抵達客棧
周揚和隊友景旭江都是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隨行的另一名隊友是景旭江的高中同學。毫無騎行經驗的三人在網上購買了自行車、衣服、頭盔、修車工具等裝備后,依照網上的騎行攻略,從成都出發了。
依照計劃,騎行的第一天,他們需要從成都到達雅安,路程150公里。然而,當天突降暴雨,周揚一行不得不減慢自己的速度。天黑了也沒到達預訂的客棧,他們只得連夜趕路。
對路況的不熟悉讓他們繞了不少彎路。夜里12點,他們終于到達雅安,此時他們已經連續騎行了15個小時,共走了180公里。從未參加過體能訓練的周揚感嘆:“這一天下來全身酸痛,骨頭像散架了一般。”可他們有約定,不管多苦多累,都要靠自己的力量進拉薩,絕不搭車。
7.10 第23天
遭遇暴雨天
經歷塌方差點受傷
剛開始騎行的一周,周揚總是愛掉隊,“一兩個小時的距離是常事。”慢慢地堅持,周揚的體能也逐漸變強了,他們打算尋找一些刺激,探尋最原始的自然風景。
國道318線102滑坡群和通麥至105道班段公路是世界第二泥石流滑坡地段,極不適合在下雨天騎行。可周揚一行為了親眼見識塌方的樣子,偏偏挑了一個暴雨天。
7月10日,出發后第23天,他們躲過當地安保人員禁止通行的限令,沿著上坡騎行。在當他們上行了十多米后,突然身后傳來一陣巨大的“轟隆”聲。轉頭一看,只見身后經過的路段開始進行大面積塌方。“那一刻,身上流的全是冷汗!”隊友景旭江感嘆道。
然而,這樣的驚嚇并不止這一次。在沿著環山公路推著車行走時,周揚正回頭跟隊友開心地聊天,突然,走在周揚身后的景旭江大喊了一聲:“周揚,你別動!”只見山坡上滾下來一顆巴掌大的石頭,沿著周揚的帽檐飛了過去。周揚嚇出一身冷汗,要是再遲疑一秒,腦袋上肯定要多一個窟窿。
7.14 第27天
意外摔斷手臂
止步拉薩外400公里
7月14日,騎行的第27天,一直說自己幸運的周揚出了意外。周揚那輛車的碼表出現了故障,下坡路段只有憑感覺控制車速,在經過一個彎道時,由于車速過快,車子沒有得到平穩的控制,一下子摔倒在地,周揚連續翻了幾個滾,最終撞在山坡的巖壁上才停了下來。
向來不愛戴頭盔的周揚這回摔暈了,休息了好一會兒后才清醒過來。周揚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左手已經骨折,只是感覺疼痛難忍。為了不影響進度,周揚決定單手騎車。剛騎不久后,他需要用右手換擋,檔位在車子左側,在他放開手的一剎那,車子再次翻倒在地。隊友將周揚扶起后,再也不肯讓他冒險,打電話叫來了救護車。
在林芝縣八一鎮的一家醫院內,醫生為周揚的手臂打上了石膏。此時的他臉部腫脹、眉骨破裂,左手手臂兩處骨折。醫生要求周揚住院,可眼看著再翻一座山就到拉薩了,周揚怎么也不肯放棄。躺在病床上的周揚需要留院觀察3天:“要是手臂接骨情況良好的話,我就繼續推車前進。要是情況不好,那我只有搭車進拉薩了。”
昨天,周揚終于出院了。他準備今天出發,繼續朝夢想前進,但父母希望他能回重慶。
編后
青春之旅別拿生命去冒險
臨江路114號的一家店鋪里,60歲的周洪余在隔出的二樓辦公室,對著電腦整理兒子周揚從川藏線上發回來的照片。看著照片上的兒子與出發時相比更黑更瘦,周洪余有些心疼,但他更感到驕傲,因為兒子的堅持和努力超出了他的想象。
“兒子,爸爸支持你!”
6月16日,正在學校準備行囊的周揚將騎行的路線圖發給了父親,告訴爸媽自己做足了準備。
一年前,兒子周揚告訴父母想騎車進西藏,遭到了母親張容生強烈的反對,在母親看來,川藏線很危險,電視里關于驢友出事的新聞從未間斷過。但周洪余卻很支持,因為他自己16歲時進云南支援邊疆,一待就是8年,他像周揚這么大的時候還在邊疆呢!
“兒子,我在后方為你做記錄”
從周揚出發的第一天起,每晚的電話就是周洪余最期待的事。周揚每天到達行程計劃中的驛站,安頓好后就會給他打電話,匯報當天騎行的里程數、天氣狀況、身體情況以及沿途見聞。
20分鐘的通話時間,周洪余并沒閑著,他對著兒子發給他的路線圖,找到兒子當天的位置,然后一邊聽一邊將兒子的見聞記錄下來,同時不忘提醒兒子上路前檢查剎車系統,注意安全。
周洪余的QQ空間里,為兒子寫了3篇日志。文中記錄了周揚每一天遇見的驚險事,也有他對兒子深深的祝福。周洪余說:“兒子每天要騎100多公里,沒有精力寫作,我要替他將這一路記錄下來。”
“兒子受傷,我一夜沒合眼”
7月14日晚,本想更新騎行日志的周洪余,在得知周揚意外摔傷的消息后停了筆。“看我日志的有很多是家長和老師,兒子受傷了,我不想讓他們也跟著擔心。”
由于擔心,周洪余一晚沒有合眼,電話那頭的兒子流露出仍想帶傷堅持的意思。他不愿掃兒子的興,但還是告訴兒子,要根據醫生的檢查結果再定。“要是復查結果不是一般骨折而是粉碎性的,就必須立馬坐飛機回來。”
看了周揚等人的進藏經歷,我們不禁暗暗出了一身冷汗。3個毫無騎行經驗的年輕人,事先未做充分的訓練,就這樣毅然出發,他們的精神可嘉,但并不值得效仿。尤其是為了尋求刺激,不顧基本的安全常識,在雨天擅闖滑坡地段,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設想。都說青春是場冒險,少年的熱血總是驅使他們向著充滿未知與刺激的遠方進發。但這樣的一場青春之旅,并不值得拿生命去冒險,至少在出發之前,應該做足準備。(重慶晨報)